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儒学成为正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表:汉代史书刻画的孝子形象

孝子形象出处
舜父瞽()叟盲,而舜母死,瞽叟更娶妻而生象,象傲。瞽叟爱后妻子,常欲杀舜,舜避逃;及有小过,则受罪。顺事父及后母与弟,日以笃谨(恭敬谨慎),匪有解(懈怠)……舜年二十以孝闻。三十而帝尧问可用者,四岳咸荐虞舜,曰可……于是尧乃试舜五典百官,皆治……尧老,使舜摄行天子政,巡狩[西汉]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
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非难、批评)于父母昆(兄长)弟之言”[西汉]司马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闵子骞三年之丧毕,见于孔子,孔子与之琴,使之弦,援琴而弦,切切而悲作,而曰:“先生制礼不敢过也。”孔子曰:“君子也”[西汉]刘向《说苑·修文》
从史料实证的角度对材料中“孝子”的记述加以鉴别,并结合时代背景说明汉代塑造“孝子”形象的史学功能。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课程的变化反映了时代的变迁。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课程设置是学校教育制度(学制)的重要内容,在中国近代学制中,与经学相关的中小学课程设置经历了如下变化:

癸卯学制1904年颁布读经讲经课和修身课(讲授伦理道德)只是必修课程中的两门,但分量仍很重。
壬子癸丑学制1912—1913年颁布取消读经讲经课
壬戌学制1915年开始酝酿,1922年颁布修身课改为公民课

——据《中国近代学制史料》


材料中“读经讲经课”讲授的是哪个学派的经典?经学在明清时期备受尊崇,其原因是什么?
3 . 孔子“镜像”

材料一 《史记》成书于公元前91年,其中的“孔子世家”有这样一段内容:

太史公曰:……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材料二 海昏侯刘贺(公元前92年—公元前59年,西汉第九位皇帝,汉武帝之孙)墓出土的陪葬品中有一面青铜衣镜,镜框木质背板绘有孔子图像,并配有题记:

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殁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至于今不绝,学者宗之。自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胃(谓)至圣矣!


(1)分别指出《史记》与“孔子衣镜”的史料类型。
(2)对比分析《史记》与衣镜题记的相关内容,你有什么发现?并加以说明。
2020-01-25更新 | 226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2020年高三学业水平考试等级性考试抽样测试(二)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缁衣·体全章》

材料一 《小戴礼记》是西汉礼学家戴圣据前代礼书所编,在唐代成为“五经”之一。其中《缁衣·体全章》中记载:“子曰:民以君为心,君以民为体。心庄则体舒,心肃则容敬。心好之,身必安之。君好之,民必欲(满足)之。心以体全,亦以体伤。君以民存,亦以民亡。”

材料二 1993年,湖北荆门郭店一号战国中期楚墓出土了大批典籍竹简,其中有《缁衣》等十四篇为战国时儒家所传文献,其中《缁衣·体全章》中记载:“子曰:民以君为心,君以民为体。心好则体安之,君好则民欲(满足)之。故心以体害,君以民芒(亡)。”


(1)分别指出以上记载了《缁衣》篇的两则史料的类型。
(2)对比分析以上两则史料中《缁衣·体全章》的相关内容,你有什么发现?并加以说明。
2020-06-30更新 | 300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20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教育与社会变迁

教育是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不同时期,教育呈现出不同特点,折射出社会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熹平四年,东汉灵帝令蔡邕(官拜郎中)等以隶书书写《易》《书》《诗》《仪礼》《春秋》《公羊传》和《论语》,刻于碑石上,作为官方教材,立于太学,史称“熹平石经”。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教育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教育的发展对当时社会的作用。

材料二   同文馆于同治元年(1862年)成立……最初只有英文、法文。……馆是成立了,但招不到学生,因为风气未开,无人肯入,大家以为学了洋文,便是降了外国。

——摘编自齐如山《齐如山回忆录》


(2)同文馆是在什么运动中产生的?当时处境如何?出现这种处境的社会背景是什么?
(3)历史研究是依托史料来进行的,对于材料二的史料性质,有人认为属于第一手史料;也有人认为不应该把它划分为第一手史料。据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材料三   中法战争后,康有为为了宣传其维新变法思想和培养变法人才,于1891年租借“邱氏书院”作为讲学堂,创办了万木草堂。草堂的命名,含有培植万木、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才的意思。万未草堂主要讲授中国数千年来学术源流、历史政治沿革得失,旁及西方国家历史、政治,也注重体育和音乐。在弟子们的帮助下,康有为编著《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


(4)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万木草堂在培养人才方面的特色以及作用。
2020-04-07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届上海市虹口区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汉代最初流传下来的《春秋》等经典文献,都是用古篆文写成的。古文经学依托先秦古文经典,强调文字训诂。为了研究与推广,一些经学家用通行的隶书来解读古文的经典,形成夸文经学。他们从现实政治出发,常常附会经义。古文经学家视孔于为一史学家,六经都是前代的史料,孔子只是前代文化的保存者,“迷而不作,信而好古”,六经的次第应当按史料产生的早晚排列。夸文学家视孔子为教育末、政治家,六经只是孔子“托古改制”的工具。孔子所着重的不在于六经的文字事实,而在于经学的微言大义。六经的次第当然要按程度的浅深而排列。今文经学在西汉受到尊崇,东汉时被古文经学超越。

——摘编自周予同《中国经学史讲义》

材料二   咸丰年间,夸文经学得以复兴再起,井成为学术的主潮。魏源指出,烦琐考据是“锢天下聪明知慧使尽出于无用之一连”,西汉今、古文本是一家,大同小异不过什一。六经皆圣人忧惠之书,治经当探求圣人的微言大谊(义),以求通经致用,以经术为治术。

——李军《论清代夸文经学的创立复兴及其思想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归纳汉朝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的区别,分析西汉今文经学受到尊崇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魏源思想特点,说明其影响。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战国末期到西汉中期的社会,(统治者)通过选择,在诸子百家中逐渐确立了儒家的地位。儒家善于继承前朝的典章制度,并与时推移,加以适当的因革损益,使之合于当世,便于应用。其生聚教训之策,更足以内裕民生而外服四夷。内裕民生应视为安邦之本。在分配经济资源,在财产与权力的再分配过程中,儒家满足人民的一个基本公正合理的要求,强调民生,制民恒产,主张惠民、富民、教民,缩小贫富差距。其推行的文官制度、教育制度,为平民、为农家子弟提供了受教育及参与政治的机会。这种制度的建构本身,是儒家理念促成的。这个制度文明背后的理念,是维系人心,协调社会人心的以“仁爱”为核心的价值系统。

——摘编自郭齐勇《儒学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中国现代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战国末期到西汉中期的社会是如何通过选择确立儒家地位的,并说明其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以隋唐到明清的儒学地位为例,阐述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要求: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随着西周的毁灭,封建体制的解体,演变到春秋战国之际,由于传统制度的崩溃,以及与其配合的伦理价值体系的破坏,导致了当时整个中国的大震撼。……一时思潮起伏,汹涌澎湃,波澜壮阔,出现了两座文化高峰,开创了我国学术思想史上最辉煌的一页。

——摘自傅乐成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汉朝建立后,先秦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常有儒生弟子传承。汉武帝时期,“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以百数,而公孙弘以治《春秋》为丞相封侯,天下学士摩然向风”。政府设立五经博士,博士虽不参加实际政务,但常得预闻政务会议,因此对政治发生重大影响。此外,为博士设立弟子员。自此渐有文学入仕之正途。

一据《汉书·儒林传》、钱穆《国史大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的“两座文化高峰”,并从思想文化的角度阐述这一时期学术局面形成的地位和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述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主要途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影响。
9 .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坚持文化自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发展过程中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开拓进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传统文化虽然从秦汉时期开始形成封建的大一统文化,董仲舒所倡导的“独尊儒术”又把这一统一性推向极致,但这并不意味中国传统文化只有单一的内容。事实上,中国传统文化是多样性的统一,正如汉宣帝所称的“吾家治国之道,霸王道杂之”,中国传统文化的连续性在世界文化史上是独一无二的,中国古代历经战争动乱,社会分裂和王朝更替,这个文化并未中断自己的传统,而是在继承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不断获取发展的新动力。仅就先秦而论,从周人对前代的维新,到孔子对周礼的重新解释;从孟子对孔子思想的深化发展,到荀子对先秦百家争鸣的总结与融合,就表现为一个连续性与变革性的过程。鸦片战争后,中国文化步入近代,走进从旧向新,从传统向现代的艰难转型,也呈现出连续性和变革性的统一。

——摘编自张应杭《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材料二   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掀起了以改造国民性为主要目的的新文化运动。他们认为,国民性改造归根到底是革除旧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建立新的与共和制度相适应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他们喊出三个响亮的口号:个性主义、科学、民主。新文化运动中,他们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批判“吃人礼教”,提出要“以科学和人权并重”。中国文化从鸦片战争开始,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大体实现了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变。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人们在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时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进行正确取舍,而不能一股脑儿都拿到今天来照套照用。

——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文化运动时期传统文化向近代转向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汉书》《后汉书》的记载,汉代的主要祭孔活动有:

公元前195年,汉高祖亲自到曲阜以太牢祭祀孔子。

汉元帝在位时,征召孔子第十三代孙孔霸为帝师,封关内侯,号褒成君,赐食邑八百户,以税收按时祭祀孔子。

公元29年,光武帝派遣大司空宋宏作为特使到曲阜祭祀孔子。

公元59年,汉明帝于太学及全国郡县学祭祀周公、孔子。

材料二 大众网报道,2018年是孔子诞辰2569年,备受关注的35届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即将举行。其中,2018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开幕式暨第十三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孔子教育奖”颁奖典礼将于927日晚在曲阜孔子文化会展中心剧场举办,此外戊戌年祭孔大典将于928日上午在曲阜孔庙举行。926日至28日,“孔孟之道与中华民族精神”国际学术会议暨中秋儒学会讲将在孔子研究院举办,届时CCTV将进行现场直播。

材料三 新哲学的创立者必须建立一套包含宇宙论、伦理学和知识论的体系,以宇宙论解释宇宙的诞生,以伦理学讨论整个人类问题以及确立人生行事的价值,以知识论确定实然和应然知识的基础。这个新哲学叫做程朱理学。

——张君励《新儒家思想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代历次祭孔活动的特点。依据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如此祭孔的原因。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的祭孔活动有哪些创新?这对儒学发展有何益处?
(3)根据所学知识,列举材料三中所述理学在“宇宙论”“伦理学”和“知识论”上的理论分别是什么?分析理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