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儒学成为正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公元前124年,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在长安设太学,学习内容是五经,即《诗》《书》《礼》《易》《春秋》。太学每年进行一次考试,熟练掌握一部以上经典的博士弟子,即可被授予官职。这说明当时(       
A.选官方式多样化B.儒学内容神圣化
C.儒学教育官方化D.私学教育世俗化
2 .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激烈变革的时代为背景,以崛起的士阶层为骨干,以兴旺的私学为基地,战国时代,学术思想界出现了诸子并起,学派林立,相互驳难的空前繁荣的文化气象,揭开了中国文化史上最为光彩夺目的篇章。

——摘编自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三   (魏晋时期)佛道的流行对中国传统的儒家学说构成了威胁,儒家奋起反击……韩愈的思想比较粗糙,还不足以与佛老相抗衡。到了宋代,理学的兴起,儒家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理学家提出“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源,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这是两汉的粗糙儒学所无法比拟的。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材料一中“文化气象”指的是什么局面?并据材料一,指出这一局面出现的经济背景。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董仲舒的主张,并说明其提出该主张的目的。
(3)据材料三,指出儒学走向“精微”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理学诞生的背景。
2022-12-08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曹操统一了北方,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在战乱时代是做了一定贡献的。但是由于不是汉朝的“正统”,在小说《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这一现象说明这部小说(     
A.适应了市民阶层的文化需要B.客观地评价了历史人物
C.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D.评判历史受儒家思想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两汉时期的铜镜制作精巧,从西汉中后期开始,铭文逐渐在铜镜装饰中占据重要的位置(见如表例)。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时间铭文内容
西汉中期有君子之方,视父如帝,视母如王,爱其弟,敬其兄,忠信以为高。
西汉晚期内清质以昭明,光晖象夫日月,心忽穆而愿忠,然壅塞而不泄。
新莽至东汉早期雕刻治镜日月精,岁考五德商羽声,天地和合子孙显,寿主男极从以宁,长相保有富贵荣。

A.集权政治导致等级森严B.铜镜的使用走向平民化
C.铜具占据生活器具主流D.社会显学影响器物设计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关于盐铁政策的辩论汉武帝时,在地方设置盐官、铁官、均输官。公元前87年,汉昭帝(汉武帝之子)即位,国势衰弱,民生困苦,霍光、桑弘羊受武帝遗诏辅政。公元前81年,汉朝的高级官员和政治家们在一起讨论当时的政治问题。下面是对话的节选。

御史大夫桑弘羊贤良、文学之士
是以先帝建铁官以赡农用,开均输以足民财;盐、铁、均输,万民所戴仰而取给(取得供给)者……通委财(流通囤积货物)而调缓急。罢之,不便也。毋示以利,然后教化可兴,而风俗可移也。今郡国有盐、铁、均输,与民争利。散敦厚之朴,成贪鄙之化……愿罢盐、铁、均输。

——摘编自西汉·桓宽《盐铁论》


根据材料,谈谈你对汉代盐铁政策辩论的认识。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中国古代部分历史现象

政治现象经济现象文化现象
国家统一土地私有百家争鸣
分裂割据小农经济思想统一
中央集权田庄经济民本思想
君主专制土地兼并仁政思想
外戚干政徭役赋税天人感应
宦官专权重农抑商文化传播
农民起义区域贸易文化交流
民族融合人口迁移文化传承

——改编自张岂之《中国古代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上面任意两列支柱中各选取一点现象,两点现象之间要有相互联系,据此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具体史实加以论述(要求:明确列出材料中两点现象,提炼观点明确,联系符合逻辑,史论结合。)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东汉章帝建初四年(公元79年)朝廷召集各地著名儒生于洛阳白虎观,讨论五经异同。由各家儒生讨论形成共识后,再由章帝亲自裁决,会后班固将会议内容编订为《白虎通义》刊布于世。据此可知,这次会议
A.推动学术的自由发展B.强化了思想大一统
C.带来思想活跃的局面D.确立儒学独尊地位
2022-03-14更新 | 297次组卷 | 5卷引用:福建省龙岩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半月考(1)历史试题
8 . 明堂

材料一 西周的明堂是朝堂及太庙的美称。《礼记》等典籍记载,周公曾于明堂“朝诸侯”祀文王”。《周礼》记载,西周明堂“东西九筵,南北七筵”,即长方形布局。春秋战国的阴阳五行家则将明堂设想为独立于朝堂、太庙之外的建筑,将其描绘为“亚”形布局。

材料二 汉武帝根据儒生的建议,尝试复原儒家经典中记载的明堂。汉代儒生提出,明堂为“亚”形布局,符合阴阳五行之数。东汉《白虎通义》载:“天子立明堂者,所以通神灵,感天地,正四时,出教化。”汉代明堂都是独立建筑。目前发掘的汉长安城明堂遗址中心建筑即呈“亚”形。

材料三 汉代以后,明堂一直是皇帝祭祀与布政的重要建筑。北魏孝文帝曾下诏“起明堂”,模仿汉制在平城南郊建立明堂,并亲赴明堂祭先祖、“布政事”。北魏迁都后,宣武帝再修洛阳明堂。

(1)阅读材料一、二,指出汉代复原的明堂与西周明堂的差异,并结合汉代思想背景,说明产生差异的原因。
(2)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分析北魏为何重视修建明堂。
2021-09-06更新 | 5058次组卷 | 28卷引用:福建省龙岩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9 . 祝岁习俗古已有之。《诗经》云:“称彼兕觥(酒杯),万寿无疆。”汉代岁首,皇帝“大朝受贺”“百官受赐宴飨”。民间亦在岁首祭祀,其时全家依次列坐,向家长敬酒祝寿。该习俗
A.出现于战国并兴盛于汉代B.体现礼仪教化与伦理秩序
C.植根于我国古代商业文明D.仅是官方举行的庆祝仪式
2021-09-06更新 | 7701次组卷 | 72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熹平石经”是东汉熹平年间,为正定六经文字而镌刻的,因用一种字体书写,又称“一体石经”。下图为石经部分残石的拓文。下列围绕石经的说法,正确的是
A.残石上文字的字体应为小篆B.反映了东汉思想的繁荣活跃
C.有助于研究东汉佛教的传播D.是研究汉代儒学第一手资料
2021-04-12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