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儒学成为正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刘邦的儿子和孙子继承了他作为最高统治者的俭朴和仁慈作风。汉武帝(公元前156—前87年)时,他开始加强政府管制力度,对贸易和商人实行强制性政府管理,确立新税制,对盐、铁及粮食供应推行新的国家管制办法。最后这项措施后来叫做“和籴法”,即由政府在丰收年或在粮食富裕地区以低限价收购粮食,以避免歉收年出现饥荒。

整顿好帝国内部秩序,增加了政府岁入并提高了国力后,汉武帝于公元前111年开始实行野心勃勃的新征服计划。矛头首先指向位于东南部的福建和广东地区。那个时代北方的主要游牧民族是匈奴,汉朝将领曾抱怨说,匈奴“骑快马飞驰,他们胸中跳动着野兽的心”。但汉武帝还是在一系列战役中打败了他们,至少在一段时期内将他们赶出内蒙古、甘肃和新疆的大部分地区,然后在那些地区及沿丝绸之路安置中国驻军。

——摘编自【美】罗兹·墨菲著《亚洲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期国家主流意识发生的变化及加强经济“管制”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新征服”行动产生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董仲舒不太强调“爱由亲始”,而更着重推崇“远之而大”,主张“摆脱宗法思想的局限,跳出家族的小圈子,面向天下,实行爱及四夷的王道政治”。董仲舒的这些思想(     

A.摆脱了传统“家国一体”观念束缚B.促成了古代民本思想的产生
C.适应了汉朝“大一统”的政治需求D.意在削弱宗法伦理思想的影响
2023-03-25更新 | 240次组卷 | 18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南召衡越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清朝学者赵翼说:“西汉开国,功臣多出于亡命无赖,至东汉中兴,则诸将帅皆有儒者气象。”出现“儒者气象”是因为(  )
A.孔子“有教无类”B.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C.儒学成为主流意识形态D.“五经”的流传
2022-10-10更新 | 190次组卷 | 19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第三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杨恽是西汉晚期著名的士大夫,他轻财好义,但恃才傲物,后被罢免赋闲。当年发生日食天象,有小吏告发说,此晦象乃杨恽所致。汉宣帝下令查证,结果在杨恽家搜出了《报孙会宗书》(其中有对宣帝的诸多怨言),接报后,汉宣帝震怒,将其腰斩于市。据此可知
A.新儒学理论成为杨恽悲剧的催化剂B.法家思想在西汉晚期再度得以复兴
C.汉代的刺史制度有极高的监察效能D.汉宣帝通过打击政治谣言巩固皇权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汉代后期,不少皇帝亲自讲经,参与儒士的学术论辩。汉代实施通经致仕政策,于是“遗子黄金满籝(箱笼一类的器具),不如一经”广为流行,当时狱吏走卒、农夫牧人、幼童白首纷纷诵读儒经、研习章句。据此可知,儒学
A.开始在官方处于独尊地位B.是选拔官员唯一标准
C.导致非儒家各学派的消亡D.社会影响力得到提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东汉史学家班固所撰《汉书·古今人表》中的部分人物及相应等级如下:
上上
(圣人)

(仁人)
中下
(智人)
中上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愚人)
尧、舜
周文王
孔子
孟子
屈原
荀子
子贡
范蠡
廉颇
老子
商鞅
韩非
齐桓公吕不韦荆轲秦始皇
李斯
陈胜
宋襄公夏桀商纣
据此判断,班固评价历史人物的依据是
A.以社会地位见高下B.以个人私德为依据
C.以儒家伦理为标准D.以朝代兴替排先后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汉代之前民间信仰的主要对象是自然事物及某些有功于民的古圣先贤,而到了汉代,一些“廉平不苛”“存问耆老孤寡”“为人淳厚”“视民如子”的官吏也成了民间信仰的对象。这反映出汉代
A.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选官制度的改革
C.主流价值观的变动D.君主专制的加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汉武帝时,在长安设太学,置五经博士,“以养天下之士”。据史料记载,武帝时学生仅50人,昭帝时100人,宣帝时200人,元帝时达1000人,成帝时增至3000人。太学的设立和发展
A.拓宽了官员晋升的渠道B.适应了国家治理的需要
C.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D.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东周前半期称为春秋,公元前475年以后即战国时期。东迁后的周王室仅能控制洛邑周围几百里的土地,诸侯定期纳贡的制度也已无法保证。春秋时期的社会状况较西周发生了很大变化。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动,同样也表现在学术文化领域。各国君主出于政治需要,对各家学派基本上能采取较为公允的态度,由此形成了“百家争鸣”局面。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陆玉林曾探讨“先秦学术的主题”,其结论是“诸子学术实有共同之主题,即重建现实政治、社会、道德与思想的秩序”。陆玉林还分析其原因有二:一是外在客观原因,礼乐崩坏之际,秩序重建是当务之急;二是内在主观原因,知识阶层自觉承担历史使命。笔者认为,“儒道墨法”社会思想具有共同的出发点和价值目标,也可以说终极关怀,那就是重建有序社会,救民于乱世,不同的仅仅是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手段。

——摘编自王兴周《重建社会秩序的先秦思想》


(1)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背景。
(2)据材料二,指出春秋战国时期诸子学术的共同主题,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儒家、法家“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手段”及对后世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两汉时期,对人祖的崇拜和纪念逐渐成为民间信仰的主要内容,厚葬之风终汉一代都极为炽热,“生不极养,死乃重丧”成为风俗的流弊,如“京师贵戚…或至金缕玉匣,多埋珍宝”。这一现象反映出汉代
A.儒家思想影响增强B.血缘政治色彩浓厚
C.僭越礼制现象严重D.豪强地主势力膨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