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9127 道试题
1 . 辽中京大定府始建于1007年,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研究表明,辽中京城规整有序,改变了上京“以东为尊”、随形就势的布局,设有外城、内城和宫城三部分,三重城均只在南墙开门,有贯穿南北的中轴线。据此可知,辽中京城的营建(     
A.改变了游牧行国体制B.因地制宜而形成方正布局
C.反映出对中原正统的认同D.体现了辽代文化的二元性
今日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
2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以为东方正从酣睡中觉醒。在中国,它表现为一种显著的反抗外族的态度,偏向“中国是中国人的中国”的理想;在波斯···觉醒似乎表现为偏向民主改革的形式..·非常引人注目的是,这些不满的迹象同时出现,不能纯粹归于偶然。谁知道呢?或许东方真的从其酣眠中觉醒,我们即将目睹一场数百万不满者反对寡廉鲜耻的西方剥削的起义。

——爱德华·布朗《19051909年波斯革命》

材料二   1870年以后出现的营建帝国的巨大浪潮被称为“新帝国主义”,它使地球的很大一部分表面成为欧洲少数强国的附属物。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19世纪的殖民征服和殖民统治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代表者,关于他们在殖民地中所起的作用,马克思提出了一个唯物而又辩证的基本观点——“双重使命论”。那就是:一重是消灭旧的“亚洲式”社会的破坏性使命,另一重是亚洲为建立“西方式”社会奠定物质基础的建设性使命。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方正从酣睡中觉醒”的具体表现,简要分析觉醒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方列强统治对殖民地国家的影响。
昨日更新 | 81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城市发展的基础是工商业经济的发展。城市的生长受到了封建势力的阻碍,它需要得到国王的保护以制止封建贵族对城市的骚扰和镇压发生在城市中的暴乱……为了保护这种(跨国贸易)经济活动,国王必须强化本国的秩序,负责修筑本国范围内的道路、桥梁……这些都要求国王必须采取措施集中其领土内的资源,以满足国际性物流所需要的条件……随着这种权力的增强,统治者据此把自己定位在了“公共福利”的维护者上。

——丛日云主编《西方政治思想史》

材料二   新航路的开辟及欧洲人的殖民扩张,促进了商业贸易的发展。为适应世界性贸易的需要,西欧各国相继建立了经营某一地区贸易的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银行、信贷、汇兑等金融业务迅速发展。世界性交往使世界各地各民族的特产变成了国际贸易的重要商品,如印第安人培植的可可、咖啡、烟草等逐渐成了各国人民的生活必需品;传统的国际贸易的商品丝绸、瓷器、茶叶、棉布、香料等,也由于市场的拓宽,流通量也大大增加。意大利各城市国际商业中心的地位被伦敦、巴黎、安特卫普、阿姆斯特丹等所代替。英国、法国、尼德兰也取代意大利成了西欧各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方。

——摘编自熊家利、彭顺生《论西欧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商业革命》

(1)根据材料一,扼要说明欧洲中世纪工商业、城市、专制王权三者之间的关系。结合所学,简析中世纪王权强化对近代民族国家形成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业贸易的变化并分析这些变化带来的影响。
7日内更新 | 125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在苏俄(联)某个历史时期,身在国外的孟什维克、社会革命党人以及第二国际理论家们幸灾乐祸地叫嚷:“布尔什维克革命失败了,它们走了回头路,又回到了资本主义,他们完蛋了!”国内的“工人反对派”则叫嚷:“布尔什维克现在不相信工人阶级了!”他们所批评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B.新经济政策C.集体农庄D.工业化模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如表是1876—1912年间欧洲列强在非洲的殖民地占非洲大陆面积的比例变化情况。这表明(     
时间比例
1876年10.8%
1885年25%
1900年90.4%
1912年96%
A.西方国家瓜分非洲的矛盾加剧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C.西欧的资本原始积累充满血腥D.欧洲列强对外扩张步伐加速
7日内更新 | 65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世纪初期,欧洲空想社会主义者认为“正直和公正才是谋求利益的唯一途径”,为了实现社会的公平、公正与正义,就必须废除特权,只有这样,“一个可能存在的完全平等的体系将会建立起来”。这种主张(     
A.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实不满B.揭露了资产阶级剥削的秘密
C.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说D.阐明了无产阶级专政的观点
7 . 有同学研究明代白银货币化问题,收集了如下材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代财政收入表。

年份

米麦(万石)

布(万匹)

绢(万匹)

宝钞(万锭)

银(万两)

1430

3979

20.5

94.1

7388.9

32.9

1552

2659

13.3

32.0

2414.4

243.3

1621

2780

12.9

20.6

8.1

755.2

——摘自《明实录》

材料二   《醒世姻缘传》“三言”“二拍”等小说中有关白银的描述不可胜数,大到如捐官、行贿、购房、买卖人口,小到如日常消费和社交馈赠,处处可见。铜钱的使用只是第二位的,以物易物也不频繁。

——摘自《醒世姻缘传》等

材料三   吾以为非废金银不可。废金银,其利有七:粟帛之属,小民力能自致,则家易,一也。铸钱以通有无,铸者不息,货无匮竭,二也。不藏金银,无甚贫甚富之家,三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分别阐述每则材料对研究明代白银货币化的价值。
(2)结合上述材料并根据所学知识,简述明代白银货币化的影响。
(3)除上述材料之外,研究明代白银货币化还可补充哪些类型的史料,请至少列出两种。
7日内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
8 . 中晚唐士人写的民生诗普遍致力于通过蒙太奇式的场景拼贴展现一个分裂的世界,宋代士人写的民生诗则着眼于弥合官与民之间,乃至于民间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裂缝,在不改变社会基本架构的基础上修补建设,最大程度地实现多方兼顾。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文学表达具有多元化特点B.士人群体政治地位得到调整
C.国家对人身控制比较松弛D.宋代社会主要矛盾缓和
7日内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
9 . 清朝建立后,统治者采取了变更土地产权(即实行更名田:清朝将原明朝藩王勋戚逃亡后被农民或豪强占有,后收归国家所有的土地无偿给予原种之人,即“改入民名”的田地)、招徕流民、奖励垦荒、兴修水利、轻捐薄赋等措施,直至“永不加赋”(1712年)、“摊丁入亩”。这些做法(     
A.加速了农产品商品化B.保护和发展了小农经济
C.有利于抑制土地兼并D.实现了人口增长
7日内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
10 . 西汉在边郡范围内设置部都尉等以分太守的事权,逢重大战事则临时命将置帅,事毕即罢。终西汉世,在北方边疆,并没有可以统帅数郡兵力的常设军事机构。西汉这样做的主要意图是(     
A.加强边疆地区控制B.削弱王国军事力量
C.分化事权加强集权D.守内虚外巩固中原
7日内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