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儒学成为正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如图为汉代画像砖图“二桃杀三士”,齐景公与晏婴合谋,馈二桃于公孙接、田开疆和古冶子三人,由他们“计功而食桃”。三人述说了各自的功绩,公孙接、田开疆听了古冶子的事迹,认为“取桃不让,是贪也,然而不死,无勇也”,遂拔剑自刎。古冶子耻于自己的言行,自认不仁、不义,也拔剑自刎了。据此可知,该画像砖
A.反映出汉代思想文化多元化B.有利于推动儒学的社会教化
C.是研究秦汉历史的二手史料D.再现了齐国尚武的社会风貌
2022-06-05更新 | 1594次组卷 | 29卷引用:宁夏吴忠市吴忠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文化的作用是什么?同学们围绕这个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甲、乙、丙三位同学发表了各自的看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甲:一个伟大的君主,一个强大的帝国的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例如秦始皇和韩非,汉武帝和董仲舒。这就是文化的作用在治国中的体现。

乙:文天祥抗元被俘,宁死不屈,以正气歌明志,是文化的作用使然;“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座座贞节牌坊下压的是一个个呜咽的冤魂,这也是文化作用的体现。

丙:大国之谜依然是一个难解的题目,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上百位接受采访的国内外专家都十分看重思想文化在大国崛起中的作用。这也应当看作是文化的作用。


(1)针对甲的观点,如果你是君主,在春秋战国的乱世中你会重用哪位思想家来治国,为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如何理解乙所说的“文化的作用”?据此,我们应如何对待中国的传统文化?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中国儒家思想在战国、秦、汉的不同地位。指出儒家学说地位变化所反映的中国封建社会文化方面的特征。
2021-06-24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中卫市海原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西汉桓宽在《盐铁论》中记载了汉昭帝时所召开的盐铁会议实况。法家思想代表桑弘羊站在加强中央政府权威的角度,要求加强严刑峻法,崇尚功利,重视工商,坚持盐铁专卖;儒家思想代表们则要求讲道德仁义,反对与民争利,主张废除盐铁专卖。这反映了当时
A.儒家正统地位受到了挑战B.在治国理念上存在争论
C.儒法之争在汉代仍很严重D.社会环境相对宽松自由
2021-06-06更新 | 1884次组卷 | 13卷引用:宁夏吴忠市盐池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据记载,“(汉武帝)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以百数,而公孙弘以治《春秋》为丞相封侯,天下学士靡然向风”。这表明汉武帝时期
A.儒家的政治影响力增强B.儒学融汇百家思想成为正统
C.法家开始退出历史舞台D.百家争鸣开始进入总结阶段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司马迁撰写《史记》时,没有将孔子的事迹归入记载个人历史的"列传” 而是将其抬高一级,升格为诸侯,列入“世家”中来记载,这说明
A.史记分类标准混乱B.孔子被追封为诸侯
C.儒家思想受到重视D.作者坚持秉笔直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对这一思想准确的理解是(     )
A.认为民性本善,君权天授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
C.建议以礼入法,以礼入俗D.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020-11-17更新 | 307次组卷 | 96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宁夏银川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12月阶段性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汉代郡国学的首创者是景帝时蜀郡守文翁。汉武帝即位后,令天下郡国仿效文翁兴学,以“五经”为主要教科书。郡国学教授经学的目的在于
A.为实行考试选官奠定人才基础B.继承西汉传统的治国策略
C.培养通晓儒家经典的郡县属吏D.禁绝儒学外其他各家学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汉武帝时期,起自州郡吏民有不少是出身低贱的贫士,只要他们具备将相之才,即可破格提拔重用,而不问是否为儒生。其在位53年间,共任命丞相、御史大夫正副枢臣29人,而只有2位儒生,余为外戚、功臣、商人、诸子学者等。这反映了
A.汉代选官标准发生重大变化B.儒法墨等思想同时并行发展
C.权力中枢决策机制日趋规范化D.汉武帝具有博采众长的人才观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论语·颜渊》


(1)材料一隐含了孔子怎样的核心政治主张?在孔子眼中,处理上述关系的最佳方式应是什么?

材料二   孔子在中国教育史上,实亦可称开天辟地旋乾转坤一伟人。因以前教育,都限制在政治圈中。以后教育,乃脱离政治圈转入社会而自为发展……孔子的学生,有父子同来受教的,有贵族,有平民。有的很穷,有的很阔。亦有些不是好出身,不务好行业,但经孔子教育,都变为学成行尊,出类拔萃,显于当时,传于后世的一批人物。

                                                                   ——钱穆《中国教育制度与教育思想》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孔子在中国教育史上,实亦可称为开天辟地旋乾转坤一伟人”。

材料三   董仲舒……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为封建统治找到了较为理想的意识形态。他的学说为稳定和巩固大一统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起了重要作用,对于形成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心理特征产生了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

                                                            ——田昌五、安作璋主编《秦汉史》


(3)材料三是如何分析、评价董仲舒新儒学的?

材料四   董仲舒是西汉一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董仲舒学说的消极影响也是严重的……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盲目自足,因循守旧,不思奋进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

——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4)材料四是怎样看待董仲舒的新儒学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