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儒学成为正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哲学家们在晚周(注:春秋战国)时期大动乱的形势下,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安抚人心的原则、

——【美】泊恩斯等《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汉武帝和他的近臣将所谓“儒术”扩展后又延长,以至包括了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种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孔子所提倡的自身之约束,待人之宽厚,人本主义之精神,家人亲族的团结和礼仪上之周到等等全部构成了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

——黄仁字《中国大历史》

材料三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政治思想在本质上仍是儒家的模式,但是在这一模式内部注入了时代的气息,是传统与时代、先验与经验的结合。

——黄晓军《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政治思想


(1)依据所学知识,晚周时期儒家学者提出了哪些“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归纳汉武帝是如何将儒术扩展后又延长的?产生了怎样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为儒学注入了怎样的时代信息?分析这些“时代信息”出现的背景。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随着生产力和社会的发展变化,中国先民在天人关系上的认识也在不断变化。

材料一   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

——《礼记》

材料二   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论语》

材料三   董仲舒实现了对先秦诸子的真正综合,建构起了一套新的儒学体系,为西汉封建社会的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并在政治举措上提出了一套具体的改革措施。董仲舒的这些理论和实践活动,适应了时代的要求,顺应了历史的发展趋势,促进了西汉王朝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和西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摘编自于首奎《两汉哲学新探》


(1)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从商到西汉时期中国先民在天人关系上的认知变化,并简析变化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理论和实践活动的积极影响。
2020-02-16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3 . 儒家在哲学的深度上不及道家,在法理的明确上不如法家,在人类平等相爱的理想上不如墨家,但它却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华文化的主流。这主要是因为儒家
A.以“仁”与“礼”为核心推动国家的统一
B.不断发展完善适应了大一统的需要
C.主张以德治国始终受到统治者重视
D.以私人讲学的方式培养了众多信徒
2018-12-01更新 | 271次组卷 | 22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重点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