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儒学成为正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17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董仲舒认为万民生来具有贪利之性,如果不以教化加以节制,就会泛滥成灾,教化兴起而奸邪完全消失,教化废除而奸邪并出。他认为,人比其他动物高贵的地方就在于有君臣、父子、长幼、朋友等方面的礼节,因而应该用儒家提倡的礼义之道和礼乐文化来教化人民,主张“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他认为,重用贤才引导人民,就可“教化大行,天下和洽,万民皆安仁乐谊,各得其宜,动作应礼,从容中道”。他指出:“夫不素养士而欲求贤,譬犹不琢玉而求文采也。故养士之大者,莫大乎太学;太学者,贤士之所关也,教化之本原也”,因而应“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同时要“立大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

——摘编自廖其发《董仲舒的人性论与教育思想研究》

材料二   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硕果甚丰,在西方教育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他认为,每一个公民都不能属于他自己,而是国家的一份子:人的发展依赖于教育,因此教育必须由国家来管理,使受教育者一方面获得德性,另一方面成为理想国家的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国家要建立统一的教育制度。制定法律措施,教导公民遵中统一的学制。教育内容的核心便是体、德、智、美的和谐发展。亚里士多德依据人的自然成长特性,主张分阶段教学:第一阶段0-7岁,以发展儿童身体为主:第二阶段7-14岁,进入学校教育,以情感和道德教育为主:第三阶段14-21岁、是学被教育的高饭阶段,主要进行智力教育。

——摘编自宋慧娟《试析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董仲舒与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如识,分别阐述董仲舒和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说,“仁者,爱人也”,“故王者爱及四夷”。董仲舒的这一思想旨在(     
A.规劝君主实行仁政B.否定封建皇权
C.扩大儒学的统治基础D.适应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2022-03-05更新 | 162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汉代之前民间信仰的主要对象是自然事物及某些有功于民的古圣先贤,而到了汉代,一些“廉平不苛”“存问耆老孤寡”“为人淳厚”“视民如子”的官吏也成了民间信仰的对象。这反映出汉代
A.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选官制度的改革
C.主流价值观的变动D.君主专制的加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汉武帝时,在长安设太学,置五经博士,“以养天下之士”。据史料记载,武帝时学生仅50人,昭帝时100人,宣帝时200人,元帝时达1000人,成帝时增至3000人。太学的设立和发展
A.拓宽了官员晋升的渠道B.适应了国家治理的需要
C.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D.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5 . 《史记》记载,汉武帝后官员选任多出自文学之士。又有史料显示,直到东汉“俗吏繁炽,儒生寡少”“诸(尚书)郎多文俗吏,鲜有雅才”。还有史料记载汉代“儒吏兼用之”。这些记载说明
A.历史材料缺乏客观性B.儒家的正统地位受到冲击
C.汉代未形成官修史书D.应在一定时空下认识历史
2022-02-19更新 | 17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诊断性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的西方封建国家中,与君权平列的有教权。君权是世俗权力,管辖世俗界,教权是精神权力。封建君主如果侵犯了封臣的权利,封臣可以不对封主尽义务。……西方封建时代并无近代意义的立法概念,法律是古老的习惯法,法律来自社会,而非出自君权。

——吴于鹰《中西启蒙运动的比较》

材料二   以为在民国成立以前的政体全是君主专制,甚至全是苛暴的、独裁的,这话显然有错误。在革命前后持这种论调以攻击君主政体,固然是一个合宜的策略。至少除开最后明清两代的六百年。……大体上说,一千四百年的君主政体,君权是有限制的。

——吴晗《历史的镜子》(发表于1943年)

材料三   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包括“中国专制说”在内的西方学说被输送到世界各地。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种观点传入中国。谭嗣同在1896年所著的《仁学》中说“两千年来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对秦汉以下的中国政治持全盘否定态度。此后……都将从秦始皇开始到20世纪初延绵不绝的中国政治体制一并视为专制政体。

——摘编自侯旭东《中国古代专制说的知识考古》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5世纪左右中国和西方政治体制的区别,并指出“一千四百年”的古代中国限制君权的因素有哪些?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专制说”在中国广泛流传的原因。
21-22高三上·广东揭阳·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西汉前期,嫁过五次的女子不厌再嫁,寡妇的尊长不劝其守节,类似的现象各地皆有;到了西汉中后期,“从一而终”的观念开始内化心中,为人们所普遍接受。造成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B.主流观念的变化
C.中央集权的加强D.妇女地位的下降
2022-02-16更新 | 246次组卷 | 2卷引用:二轮拔高卷15-【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全国卷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汉武帝从董仲舒之请,罢黜百家,设立五经博士,并建立太学招收博士弟子。下图为武帝开始历代招收太学生数量,这表明
A.先秦儒学得以彻底复兴B.西汉政权的社会治理能力提高
C.太学成为官吏的主要来源D.儒学成为官方正统
2022-02-14更新 | 334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巴中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汉代画像石《曾母投杼》描绘有孔子著名弟子曾参恭顺地跪坐在母亲身旁,双手呈作揖状举至胸口的情景(如图)。类似题材的汉代画像石在全国各地出土很多,如《老莱子娱亲》〈邢渠哺父》等。这反映出汉代
A.棉纺织业的发展B.绘画方式的创新
C.孝道观念的盛行D.妇女地位的提升
2022-02-13更新 | 23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考试模拟(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瓦当,是古代中国建筑中覆盖建筑檐头筒瓦前端的遮挡,用以装饰美化和蔽护建筑物檐头的建筑附件。下图为汉武帝时期的“大飞鸿”“玉兔蟾蜍”“延益寿”瓦当,分别代表“太阳”“月亮”“延寿”,寓意“日月同辉、天人合一、延年益寿”。这些瓦当体现了
A.社会观念与艺术审美的结合B.科技发展与人文价值的统一
C.政治一统与经济繁荣的盛况D.儒家思想与市民风情的杂糅
2022-02-11更新 | 216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漳平第一中学、永安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联考历史试卷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