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儒学成为正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从《后汉书》中所反映的豪族形象来看,豪族由侠勇尚武向崇文守礼转化,他们更多的是成为乡里的道德榜样。这一变化表明,东汉时
A.地方豪族势力强大B.政府注重豪族改造
C.儒家伦理影响显著D.豪族经学化的普遍
2 . 下面示意图形象地反映了(     
A.儒学的发展B.君主专制的演化
C.商品经济的发展D.传统科技的兴衰
2021-06-09更新 | 199次组卷 | 24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河北省武邑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西汉太学单纯以儒家经典为授课内容,进一步将儒学及儒家经典推向神坛,其他学科知识很难有立足之地,尤其是先秦墨家重视自然科学的传统从此中断。材料反映出太学教育(  )
A.刺激了广大学子追名逐利B.束缚了其他学科知识的发展
C.属于高等教育的初创阶段D.教条地注重师承关系的传统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先秦以来,周公因“辅幼归政”的形象而备受世人推崇。然而,东汉建立后,周公的形象便完全退居到臣子的位置上,他那些“践祚当国”“摄行天子事”的壮举也不再被人们轻易提起。这一-变化反映出
A.君权神授思想影响增强B.儒学因王莽篡汉受到冲击
C.儒家纲常伦理得到强化D.东汉后儒学重新成为正统
2021-04-23更新 | 309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月考(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学术界认为《论语》最初有《古论》《鲁论》《齐论》三个版本,汉魏时期《齐论》失传。汉代海昏侯墓考古发掘出了失传已久的《齐论》竹简;同《鲁论》《古论》相比,一是多了“知道”“问王”两篇,二是章句多于《鲁论》。该发现
A.推动了儒家思想研究的深化B.佐证了秦始皇焚书对文化传承的破坏
C.揭示了汉代儒学独尊的事实D.证实了汉代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差异性
2021-04-09更新 | 113次组卷 | 22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河北省定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承智班)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雾霾”,雾和霾的组合词,常见于城市。在中国明清时期,北京曾有多次雾霾的记载,明清皇帝极为恐惧,为消除雾霾,曾令文武群臣致斋三日,并禁天下屠宰,以期感动上苍,赐下甘霖,这种行为所反映的思想最早渊源于(  )
A.先秦儒学B.汉代儒学C.宋明理学D.佛教传入
2021-03-23更新 | 249次组卷 | 49卷引用:2015-2016学年河北望都中学高二上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
7 . 建议皇帝“倡导儒学、实践德政、推行教化、养士求贤”,使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关键人物是(     
A.孟子B.荀子C.董仲舒D.朱熹
2021-02-06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如图为西汉时期中央太学博士弟子人数的变化情况统计图,出现如图中曲线走势的主要原因是

A.儒学迎合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B.董仲舒继承并发展了诸子思想
C.汉武帝采取积极有为的统治政策D.儒学开始成为各学派中的显学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很早就形成了自己的“治理”理念。《尚书》即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儒法道各家提出不同的治国理念,以“王道”、“霸道”、“帝道”构建理想的治理模式。汉武帝虽将儒学作为治国核心思想,但也借鉴了法家许多主张。在此之后,历代统治者对儒、法普遍采取了兼容并收的态度。中国人重血缘和亲情,中国基层社会是典型的“熟人社会”,中国历代统治者深知,将皇权伸入乡村的每一个角落既不现实也没必要,在广大乡村更多地利用乡绅进行管理,官、吏、绅三者的有效配合,实现了基层的长治久安。自古以来,中国在国家治理方面就有着深入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其间虽也面临内部和外部挑战,但中国作为“大一统”的整体都表现出强大的凝聚力和自我修复能力,没有像欧洲大陆一样很早便裂变为许多个国家。

——摘编自陈忠海《中国古代的国家治理》等

材料二 启蒙主义是近代以来西方国家治理最核心的理论渊源、思想根基和价値取向。它认为:科学理性能有效解释自然现象,将其推广至政治生活领域必将有助于经济、政治和社会的有序运行;封建专政纵权、贪腐、压迫民众,原因在于权力不受限制;国民或公民应该在国家的物质生活、法律制定、权力运行文化创造、社会管理等方面发挥从未有过的作用;主张每一位公民均可以“无差别地”参与到国家运行与对国家的治理、监督中,国家有责任保护公民个参政的基本权利;政府应主导实施国民教育,培养具有“自由”、“平等”、“博爱精神以及热爱民族国家、民主政治的合格公民。这些思想不仅深刻影响了西方资产阶级国家的建立和治理,而且也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广泛影响。

——摘编自季卫兵《西方启蒙主义的国家治理取向及其影响》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基础上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民族区域自治等政治制度,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坚实基础

——摘编自季春芳李正华《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探索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路径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治国理念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主义主张的治国理念并分析其成因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新中国如何形成自己独特的治国方略
2021-01-05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易县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如表是《汉书》和《后汉书》保存的诏书征引儒家经文的次数,据此推知汉代
汉武帝汉成帝汉章帝诏书总数
《汉书》81035
《后汉书》2050

A.儒学理念影响国家政治生活B.儒学伦理逐渐法律化
C.儒学理念成为日常行为规范D.诏书出自于儒者之手
2021-01-05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