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儒学成为正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0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招收的学生大多数都出身贫寒,例如颜回,《论语·雍也》记载说颜回居住在“陋巷”,只靠一碗饭、一瓢水维持生活;又比如仲弓,他的父亲很贫困,家里连一小块地也没有;另外还有子路等人也都出身微贱,家境贫寒,但孔子并没有因此而拒绝收他们为弟子。

——摘编自陈顺珍《浅谈孔子的教育思想》

材料二   汉武帝兴办官学,但并未使私学停止,相反,私学在官学的影响下得到发展。许多硕学名儒,在未从政或任博士之前,一直从事私人教学,还有一些已经为官者仍然从事收徒教学之事。汉代私人教学从形式上分为“蒙学”或“精舍”(或称精庐)两种。蒙学即童蒙的地方,也就是启蒙教育。精舍是私人专门建立的教学基地,由当时的经师大儒创办,这种私学兴起于西汉,到东汉时特别兴盛,其普及程度在古代史上空前。精舍的学生都比较多,少则百十人,多则千人以上。

——摘编自曹新洲《汉代社会教育》

材料三   书院教育与理学传播的结合,是在北宋中期儒学复兴运动中实现的,为了“能使学者视效而信从”,成为儒学发展的关键,因而理学自创立之初就十分重视师道,重视通过教育讲学在民间传道。而书院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和倡导的自由讲学,为朱熹、吕祖谦等人的学术辩难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南宋时期书院重视道德完善与人格教育,理学家制定了书院学规,如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强调求学的目的在于正已、修身,而非追求功名利禄。理学家的“弘教化”和“广设庠序之教”,使人才“继踵而出”,更重要的是可以“正以民心”,以达太平盛世之目的,于是官府大力支持书院建设,并逐渐将其纳入官办学校系统。

——摘编自王晓龙《宋代书院教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的教育思想并进行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代私学教育兴盛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理学与书院教育的关系。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董仲舒教化思想的显著特点在于受教对象的广泛性,上至君王,下至普通民众。首先,君王在国家中居于首要地位,要通过学习儒家典籍,以身作则,成圣成善,在此基础上施行王道教化,从而教导万民成善。其次,各级官吏作为主要的施教者,上承君王,下启社会民众,通过教化与选官制度之间的渗透及相关制度性安排,提出以儒家政治伦理提升官吏道德水平。最后,对社会民众的教化,主张通过君王的示范、官吏的施政、地方学校的教化来实现,意义在于稳固社会统治,这就赋予教化以政治内涵,从而上升为一种治国策略。

——摘编自康清《董仲舒教化思想研究》

材料二   汉元帝时期的儒生不但数量增长很快,而且社会地位也很高,三公之官几乎被儒生垄断,不是出于儒生的“能吏”要研习儒家的学说,经学造诣不高者,会受到皇帝的轻视和鄙薄。汉元帝时期的丞相有于定国、韦玄成、匡衡,其中后面两位都是声名赫赫的儒生。汉成帝时期丞相先后有匡衡、王商、张禹、薛宣、翟方进、孔光,除王商任职为外戚辅政以外,其余诸人皆为儒家学派中人,可见在成帝时期丞相一职也基本上被儒生控制。元帝以来,儒学更加被尊崇,儒生们主体意识高涨,积极参与政治。在他们的参政过程中,儒家政治文化起到了巨大的指导作用,儒生常以儒教为依托,借古讽今,以经干政,他们构筑了一个新兴的影响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阶层。

——摘编自余全介《秦汉政治与儒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教化思想的目标,并指出其实现教化目标的途径。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尊儒局面出现的原因。
2022-01-10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文庙是中国古代官方兴建的祭祀孔子的场所,产生于唐代,宋代逐渐在中原、江南的城市中大量兴建,元代在贵州、云南,清代在新疆、东北等地也相继出现。这一现象表明
A.专制统治不断加强B.唐代是官方儒学教育的兴起阶段
C.文庙的兴修导致了程朱理学的产生D.文庙的修建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汉代察举中的明经科,是最重要的特科之一,即通晓经学。西汉时,不少人以明经为高官,如孔安国、贡禹等均以明经举为博士,韦贤、韦玄成父子以明经人仁先后官至丞相。这说明,汉代
A.提倡经世致用成为时代主流B.察举制以考试成绩为依据
C.儒学对人才选拔的影响显著D.思想活跃有助于官员选拔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韩非子把“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作为“天下之常道”。董仲舒根据“阳尊阴卑”的理论明确提出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三纲”思想。二者思想均
A.是对法家思想的弘扬B.促进了国家完成统一
C.对君主专制统治有利D.有利于提高自身修养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诗》《书》等原是孔子编订的私学教材,至汉代,位列官方史书《汉书》的《艺文志》第一大部类“六艺略”。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汉代教育体系建立B.儒家经典成为官方教科书
C.汉武帝独尊儒术D.汉代更加注重编修史书
7 . 西汉时,从高祖到景帝,地方长吏主要以军功、事功、中央官外调、酷吏充任;武帝时期开始任用儒生,但以积功而担任地方长吏的仍占多数,酷吏也极为活跃;元帝时期,经学之士已在地方长吏中占据绝对优势。这反映了汉代
A.儒学地位不断上升B.法家思想不符合统治需要
C.选官方式日趋完善D.地方官员主要出身于太学
8 . 东汉时期,谶纬之学盛行,其以诡语托为天命预言,并附加图形解经述史,宣扬鬼神。刘秀曾经“宣布图谶于天下”,确定了谶纬作为法定经典的地位,于是学者争学谶纬,往往又加以荒诞之词。这种现象反映了
A.汉代新儒学的神秘主义B.新儒家学者的人文精神
C.动荡社会下的宗教发展D.玄学影响下的哲学变化
2021-12-28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深圳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9 . 汉武帝以后,随着“天人感应”理论盛行,每当发生灾异,西汉皇帝一般都会下“罪己诏”并且改元,表明自己悔过更新。但到了东汉后期,“及至灾异屡见,反以策让(免职)三公”。这一变化
A.表明儒家学说已遭遇信任危机B.是外戚专权局面下君权的异化
C.体现君权在神权光环下的嬗变D.与统治政策重大转变密切相关
2021-12-23更新 | 27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怀化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诊断监测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汉武帝“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以至于形成了从皇帝、丞相、博士到地方官都会讲经学的局面。上述局面的出现
A.加速了儒学独尊局面的形成B.标志着儒学以外其他学派的消亡
C.促成了中央集权的行政机制D.导致了思想学术界的黑暗和倒退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