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学产生的背景、原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理学家提出“理”为宇宙万物的本原,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这反映出中华文明在发展过程中的基本特质是
A.中正平和,阴阳和合
B.崇尚自然,清静无为
C.接受挑战,科学理性
D.兼收并蓄,勇于创新
2018-01-20更新 | 316次组卷 | 19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实验班)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下图中场景反映的历史问题是
A.民族融合的发展
B.佛教取代儒学占据统治地位
C.社会安定,人们安居乐业
D.“三教合一”的潮流影响社会生活各领域
2018-01-12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巢湖市汇文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度高二年级第一学期人教版历史必修三期末复习自测卷(一)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儒学发展史上,唐宋转型无疑是一个关键的转折点。隋唐以来,儒、释、道三教鼎立,但在斗争中它们彼此融合、相互渗透。面对三教并存,尤其是佛教的异军突起和势力膨胀,儒学内部就如何应对佛教的挑战,存在着分歧。一派以韩愈为代表,他认为佛老不讲君臣礼仪、伦理纲常,破坏了中国传统的君臣、父子、夫妻关系,扰乱了封建的等级秩序,故力主建立儒家道统,排除异学;另一派以柳宗元为代表,主张以儒学为主体,兼容各家之长,以开放的思维使儒家获得新生。唐代的思想论争开启了宋学的新局面。

——摘编自李伏清《唐宋思想转型与宋明儒学复兴的先驱》

材料二明清之际的利玛窦等天主教传教士在传教过程中已意识到要成功地推进基督教的传播,必须入乡随俗,理解、尊重与适应中国文化。中国是以儒教立国,在中国社会生活与中国文化中占主流的是儒学。于是,利玛窦与他的同伴们改而接受了儒士的生活方式,便以基督

教义附会儒学,倡儒耶同质之说。利玛窦采用儒冠儒服,认真研究中国文化,极力糅合儒家学说,借助中国经典中的“天”“仁爱”等观念宣教,试图让作为“异教徒”的中国人觉得不是要强加给他们一种外来宗教。

——《论近世西方来华传教士的儒学观》

(1)根据材料一,概括韩愈、柳宗元的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者思想产生的相似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宋儒学与明清之际儒学处境的异同。

2017-12-21更新 | 65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江淮名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诊断联考历史试题
4 . 儒学在与佛教、道教的斗争中发现自身的弱点——对宇宙本体缺乏系统思考,缺乏思辨色彩,所以有人引佛入儒、引道入儒,儒、佛、道三教合一,产生理学(新儒学)。由此可知理学
A.关注社会现实,提倡忍耐顺从
B.坚信因果轮回,重视气节品格
C.崇尚积极入世,提倡为政以德
D.重视哲学思辨,思考宇宙自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学者一般认为,道是中国文化之根基,是中国文化区别于其它文化的本质所在;儒是让中国人掌握中国文化的老师,道之所存,师之所在;佛是从外国请来的一个新鲜产物,中国文化的调味品;三者都影响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以下对中国传统文化认识正确的是
A.儒家思想主旨是仁义,舍生取义,以仁孝治国,讲的是入世.这一思想成为五千年中华文明的主旨
B.道家思想主旨是自然和谐,道法自然,以无为治国,讲的是出世.它影响了中国古代的汉唐文化并成为主流
C.佛家,唯心主义,强调自身修养.讲的是超世.自传入中国后,改造了儒家文化并为中国人广泛接受
D.经过一千年的融合,在宋代,道、儒、佛已经三位一体了:以道行、儒礼、佛法为灵魂影响着每一位华夏子孙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皇汉武统一中国,建立南北统一的文化,以《诗经》为代表的黄河文化和以楚辞为代表的长江文化互相融合为一,构成我们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主体。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文化进一步系统化,成为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并经过长期的积累、叠加、发展而成为汉民族的文化传统,决定着我们民族精神状况的内容和活动方向。到了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与中原文化和长江文化的交融是依赖于政治的统一不同,佛学的传入则是纯粹的文化运动。它与汉文化区别如此之大,以致从佛教与儒家的冲突直到合一,其间经历了近千年。

材料二:20世纪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中心主义被彻底击溃,西欧、北美总想从中国文化中找到灵感,找到救世良方。在西方人看来,中国的儒家文化是中国人的精神支柱,是传统的基础。认为儒家文化是一种可以与现代经济方式相结合、并给与经济发展以内在动力的精神文化形态,儒家文化不仅是历史现象,也是思考方式和生命存在形态。西方各国特别是美国政府和财团,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对东方文化的研究。东方文化带给西方的不再是彼岸世界的传奇故事,而是使西方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某些根本变化的运动。

——以上材料均引自张国光《在历史的地平线上》

请回答:(1)材料一中反映了中国古代哪两次文化融合?两次文化融合的原因和结果有何不同?

(2)根据材料二,说明现代欧美国家借鉴儒家文化的理由。

2017-11-16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查历史试题
7 . 佛教最早传入中国是在
A.秦朝
B.汉代
C.唐朝
D.宋代。
2017-11-13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建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10月考试卷
8 . 文化艺术是一定时期社会存在的反映,下列时代风貌与文化艺术特色对应关系正确的一组是
A.魏晋时期社会动荡——道教、佛教相继兴盛发展
B.隋唐时期盛世气象——杜甫诗歌体现忧国思家情
C.宋代社会生活丰富——小说逐渐发展为文学主流
D.明代商品经济发展——反映市民生活的话本流行
9 . 隋唐时期儒学家针对当时的发展形势,提出
A.天人感应学说
B.“三教合一”
C.经世致用主张
D.重农抑商思想
10 . 重庆大足石刻以佛教造像为主,但在一处接连开凿的三个洞窟中,居中一洞为佛像,佛左右侍立十大菩萨;左为道君洞,太上老君像高洁古朴;右为文宣王洞,孔子头戴束巾,左右侍立颜回、仲由等十大弟子。这一造像出现的时期最可能是
A.两汉
B.魏晋
C.隋唐
D.两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