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学产生的背景、原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宋太祖在即位当月便去拜谒先圣,下诏“加饰祠宇及塑绘先圣先贤先儒之像”,又“帝亲制文宣王、兖公二赞”,并且还在“即位之月,首幸国学”,“次月又幸”,“尊师重道,如恐不及”。宋太祖此举(     
A.体现了对纲常名教的维护B.规范了全社会的伦理秩序
C.加强了人才后备队伍建设D.增强了儒学的世俗化趋势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柳宗元认为,佛教“其教人,始以性普,终以性善”,是符合偶家性善和中道思想的。并指出,佛教思想“与《易》《论语》合,虽圣人复兴,不可得而斥也”。据此可知,柳宗元意在
A.推动佛教思想传播B.维护儒家正统地位
C.宣扬性善论的思想D.完善儒家思想体系
2022-03-11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被称为“宋初三先生”的胡瑗、孙复、石介,他们或以废弃“汉学”专事章句训诂,而“疑经”、撰著“新义”;或发扬儒家“内圣外王”之道,“救时行道”;或吸纳佛、道等诸家学说、思想。这些举措
A.挽救了魏晋以来的儒学危机B.推动了儒学复兴运动的兴起
C.使儒学走向了思辨化体系化D.积极探索儒学发展的新方向
2021-11-18更新 | 518次组卷 | 18卷引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地州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中国传统礼仪强调避讳,而东晋时期王羲之的儿子却取名王献之。这是因为“之”字是五斗米道用于道徒名字的暗记,即使最重家讳的家族,“之”“道”等字都在不避之列。同时,道教也日益重视不同辈分弟子之间的礼仪差异。这说明当时
A.儒学已丧失主流思想地位B.儒学与道教相互影响
C.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D.书法家博采众家之长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有学者认为,虽然唐代统治者多次修订礼乐典制,使祭奠天地祖先的制度得以规范化,以维系中华民族敬天法祖、忠孝仁爱的传统,但终不能和有统一教义教规、统一信仰的宗教相匹敌。这说明
A.儒家传统伦理道德受到挑战B.战乱时代人们渴求精神安慰
C.道家针对生老病死作出解释D.佛教确立了正统思想的地位
6 . 唐太宗和魏征因推行仁政被时人称道。宋儒却说唐太宗“三纲不正”,有夷狄之风,无父子、君臣、夫妇之道,埋下了后来藩镇割据和权臣跋扈的种子并导致了五代之乱。这种现象说明
A.唐王朝政权正统性受到质疑B.士人反思唐朝后期藩镇割据
C.理学兴起力求强化封建伦常D.少数民族南侵冲击传统观念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秦汉至晚清二千多年间,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各有大致不变的方面,但就总的趋势而言,这些方面又并非没有变化。例如,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维持不变,但土地私有日益发展,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这些变化是平和的、渐进的和累积的,从变化迅速的现时代或短时段的眼光看,社会不免呈“停滞”或“缓进”之象,但它的内部实在又酝酿并产生了相当的变化。

——改编自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

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古代历史某一方面的“变与不变”加以阐述。(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阐述时不能抄写材料所举事例。)
2021-06-08更新 | 7092次组卷 | 66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霍城县江苏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据韩愈《原道》描述,当时僧人、道士均视孔子为“吾师(释迦牟尼、老子)之弟子”,而儒者们“乐其诞而自小”。韩愈意在强调唐代中期
A.已闻宋明理学之先声B.儒学正统地位亟需重构
C.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D.三教合流成为社会共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