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学产生的背景、原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7 道试题
1 . 从成语典故、日常生活用语“醍醐灌顶、修身养性、三纲五常”中能看出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影响的是(     
A.佛教、道教、墨家B.道教、墨家、儒家
C.佛教、儒家、墨家D.佛教、道教、儒家
2 . 时代背景是组成中国哲学史的一个元素,中国哲学史中历史哲人的哲学便是由它反映而出。一个时代内的经济结构、社会组织、政治制度、风俗习惯与生活方式等等都能影响于那一个时代内的哲人的哲学,所以哲学是那个时代的反映。据此推断以下正确的是
A.春秋战国大分裂大动荡佛教思想中国化
B.汉朝初年社会凋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唐宋时期三教合流理学产生
D.明末清初政权更迭阳明心学产生
3 . 面对儒家思想受到佛、道两教的冲击,唐宋儒学大师的态度是
A.放弃儒家思想
B.坚持以儒家思想为本,吸收道、佛两教思想加以完善
C.对儒、道、佛三教平等对待
D.以佛学为主,吸收儒、道思想,形成一种新思想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西游记》中,孙悟空开始拜菩提老祖学修道成功,称“齐天大圣”;后来忠心不二地护送唐僧玄奘西行取经,获得“斗战胜佛”的法号。这反映了
A.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了追求个性解放
B.明朝文化艺术的世俗化趋势加强
C.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取向
D.儒、道、释三教合一成为一代思潮
2018-11-04更新 | 304次组卷 | 27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衔接班)6月月考历史(文)试题
5 . 敦煌藏经洞文书中,记载了唐朝一男子给妻子的休书:“既以二心不同,难归一意,快会及诸亲,各还本道。愿妻娘子相离之后,重梳蝉鬓,美扫娥眉,巧逞窈窕之姿,选聘高官之主。解怨释结,更莫相憎。一别两宽,各生欢喜。”这反映出
A.唐朝社会离婚率较高
B.中国古代妇女地位低下
C.唐朝社会相对宽容、开放
D.唐朝深受传统儒家婚恋观念的影响
6 . “亲亲尊尊”思想本为儒家的重要思想,但在魏晋时期道教的重要戒律类经典《老君说一百八十戒》中也规定:“凡入人家,必先问人家尊亲名讳,"这说明当时
A.道教继承和发展了先秦道家思想
B.道教融合儒佛思想形成完备体系
C.儒家因自身缺陷受到道家的冲击
D.道教借鉴儒家伦理纲常自我变革

7 . 材料一:“三教合一”的风景名胜

左侧是佛教的弥勒院,下面是道教的元君祠,中间是儒家胜景孔子登临处。

方寸之地,三教会集,巧妙融合。

材料二   

材料三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转移,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言所行,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南宋)朱熹《行宫便殿奏札》

材料四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明)李贽《藏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的现象出现于何时?到宋朝时三者的关系是怎样变化的?

(2)使材料二出现的思想上的原因有哪些?

(3)李贽对材料二的态度是什么?

(4)结合材料一二谈谈“孔子之道”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地位。

(5)据材料三、四,指出李贽的观点和朱熹的观点有何不同?这主要说明了什么问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南北朝时,盛行“舍宅为寺”的功德活动,许多王侯贵族将宅地改建为佛寺。一些大寺院往往以塔为中心,四周由堂、阁围成方形庭院的布局。“舍宅为寺”的功德活动反映出
A.佛教盛行
B.三教合一
C.佛寺集中化
D.佛教世俗化
2018-09-01更新 | 525次组卷 | 15卷引用:2019-2020学年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随堂练习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中唐时,韩愈以卫道者自居,发出尊孔孟、排异端的口号,高举复兴儒学的旗帜,以恢复儒家思想正统的统治地位为己任。这说明当时
A.三教合一局面出现
B.儒学正统地位丧失
C.社会深受佛道影响
D.民众受到异族统治
2018-08-25更新 | 770次组卷 | 23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第七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魏晋南北朝时期,匈奴首领刘渊自称为“汉氏之甥”,夏国建立者赫连勃勃也称自己为“大禹之后”,鲜卑慕容氏在追溯其祖先,称其为“有熊氏之苗裔”。以下是对上述材料的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
A.各民族首领都认为自己与汉族有共同的祖先
B.各民族并不把自己看成是夷狄外族
C.生动表现出各民族文化上的认同感
D.各民族首领都借助与汉族的关系抬高自己的地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