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学产生的背景、原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 道试题
1 . 为了使儒学在哲理上与佛、道相抗衡,理学家们大量吸取佛、道思想的思辨成分,构成严密的哲学逻辑结构,同时注重将佛、道修行体系引向“齐家”“治国”“平天下”,使虚幻出世的神学观念重新回到现实的人世,使哲学的终极从彼岸回到此岸。这说明理学(     
A.兼具佛道虚幻出世的神学观念B.发展到阐释经书字句为主阶段
C.具有广泛的实用性与可操作性D.整合了儒佛道三家的价值取向
2 . 宋代佛教强调“儒、佛者,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儒者,圣人之大有为者也;佛者,圣人之大无为者也。有为者以治世,无为者以治心”。这主要反映出(     
A.佛道的思想冲击B.佛教积极适应中国环境
C.儒佛的思想融合D.儒学正统地位得到确立
3 . 宋太祖在即位当月便去拜谒先圣,下诏“加饰祠宇及塑绘先圣先贤先儒之像”,又“帝亲制文宣王、兖公二赞”,并且还在“即位之月,首幸国学”,“次月又幸”,“尊师重道,如恐不及”。宋太祖此举(     
A.体现了对纲常名教的维护B.规范了全社会的伦理秩序
C.加强了人才后备队伍建设D.增强了儒学的世俗化趋势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先进文化在不断变动中总是与时代相适应,不吸收其它文化中有益的东西,融汇各种思想而得以丰富自身的理论和内容,从而呈现创造性的转化与创新性的发展。同时,若一个思想体系趋于独断,以致僵化时,常有内发的修正,使文化有更新的机会。

——摘编自王京生《红旗文稿》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观点并展开论述。(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的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魏晋南北朝至唐代,妇女在婚姻问题上具有一定的主动权。据统计唐代公主再嫁者达二十三人,高祖女四,太宗女六,中宗女二,睿宗女二,元宗女八,素宗女一,三嫁者四人。当时人们并不认为改嫁是可耻的不道德的行为,民间妇女改嫁之事也很常见。据此可知,魏晋南北朝至唐代
A.社会开始产生对女性的束缚与偏见B.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了传统的婚姻观念
C.儒学节烈观尚未成为官方主流意识D.封建统治者受儒家伦理纲常熏陶尚浅
6 . 1094年,苏轼被贬惠州,翻大庾岭,作《过大庾岭》:“一念失垢污,身心洞清净。浩然天地间,惟我独也正。今日岭上行,身世永相忘。仙人拊我顶,结发授长生。”该诗作反映出苏轼
A.儒道互补思想B.人生历经坎坷C.文学素养甚高D.审美情趣独到
2021-12-07更新 | 148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三明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被称为“宋初三先生”的胡瑗、孙复、石介,他们或以废弃“汉学”专事章句训诂,而“疑经”、撰著“新义”;或发扬儒家“内圣外王”之道,“救时行道”;或吸纳佛、道等诸家学说、思想。这些举措
A.挽救了魏晋以来的儒学危机B.推动了儒学复兴运动的兴起
C.使儒学走向了思辨化体系化D.积极探索儒学发展的新方向
2021-11-18更新 | 518次组卷 | 18卷引用:【寒假自学课】高一历史寒假精品课(统编版纲要上)复习-第3讲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宋代士人在回归儒家经典时弃汉唐主流而“自寻义理”,形成“一人一义,十人十义”局面。苏轼公然说“武王非圣人”,王安石推崇孟子而非难荀子,司马光则反之。这表明宋代士人
A.融合佛道思想于儒学B.具有独立和创新精神
C.囿于政治派别之私见D.致力于探求万物本原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魏背至隋唐时期,“儒门淡薄,收拾不住,皆归释氏(佛教)耳”。北宋以后,佛教逐渐走向势微,儒学复兴。由此可推知
A.民众价值取向多元化B.佛教理论来源单一
C.儒学独尊地位确立D.儒学理论建设加强
10 . 论及中国古代某一时期多元文化的面貌,有研究者指出:“这个时代,儒玄佛道四家并立,而且相互影响,有的人儒玄双修,有的人调和儒佛。……(这其中),佛教在这一时期初步完成了中土化的过程,道教则完成了官方化的过程。”该时期这一多元文化面貌的出现,反映了
A.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逐渐确立B.儒家思想的核心地位受到冲击
C.庞大而又严密的理学体系建立D.儒学的正统地位在根本上动摇
2021-09-03更新 | 569次组卷 | 20卷引用: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