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学产生的背景、原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 . 孟子讲“觉”,佛教讲“悟”,程颢、程颐兄弟则将二者圆通。北宋僧人契嵩认为儒和佛“心则一”,佛教“亦有意于天下国家矣,何尝不存其君臣父子”。这反映出北宋(     
A.儒学统治地位动摇B.儒学与佛教的融合
C.理学成为官方哲学D.阳明心学影响深远
2020-07-12更新 | 8038次组卷 | 113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实验中学2021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2 . “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
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
2019-01-30更新 | 3100次组卷 | 122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下图为某同学总结的“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示意图,图中长方框中应填写       (  )
A.东亚文化圈形成B.造纸术传入中亚
C.佛、道思想融入儒学理论体系D.中华文化在欧洲引起强烈反响
2021-03-12更新 | 1257次组卷 | 22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玄学的代表王弼(226-249年)认为“崇仁义,愈致斯伪……顺自然而行,不造不施”才是治国根本,故应当“从事于道者,以无为为君”。魏晋士人崇尚“无为”反映出当时
A.门阀制度受到抨击B.儒学面临信仰危机
C.无为而治成为主流D.三教合一趋势显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敦煌莫高窟中所存北魏时期的释迦牟尼塑像,身上斜披印度袈裟,头顶扎扁圆形发髻保留键陀螺样式;而中唐时期的胁侍菩萨塑像则肤色白净,表情随和,保留唐代平民的两片螺圆形发髻。这种变化反映出
A.隋唐文化的开放包容B.儒学主流地位的丧失
C.佛教文化逐渐本土化D.统治者对佛教的重视
2020-12-08更新 | 968次组卷 | 19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6 . 中华文明灿烂辉煌,对保持国家的稳定和统一发挥了积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对于一个旁观者来说,4世纪时世界历史的情况可能是这样:罗马帝国总算历劫而存,而中华帝国的时代已成为过去。可是中华帝国在罗马帝国已不复存在时最后重新组成。中华帝国为什么能恢复而罗马帝国却不能,一个原因可能是中国王朝比拜占庭帝国更充分地保留了帝国的传统。如果皇帝依靠不是按照出身或是机遇而是按才干选拔的官僚知识分子行使权力,那他就会实行公正的道德的统治。中国的文字也比西方的拉丁文和希腊文有着更大的文化上的连续性。

——摘编自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

材料二理学家提出“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这是两汉的粗糙儒学所无法比拟的。理学家以儒家“圣人”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它摒弃佛道所宣扬的彼岸世界,不相信灵魂不灭、轮回转世之说,而力求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崇高的理想,所以它是一种理性主义的哲学。

——马克壵《世界文明史》

(1)概括材料一中有利于中国稳定和统一的因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不是按照出身中机遇而是按才干选拔”所涉及的制度。

(2)据材料二,指出理学的积极作用。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儒学由“粗糙”趋向“精微”的原因。

(3)据上述材料,说明中华文明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所体现的基本特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被称为“宋初三先生”的胡瑗、孙复、石介,他们或以废弃“汉学”专事章句训诂,而“疑经”、撰著“新义”;或发扬儒家“内圣外王”之道,“救时行道”;或吸纳佛、道等诸家学说、思想。这些举措
A.挽救了魏晋以来的儒学危机B.推动了儒学复兴运动的兴起
C.使儒学走向了思辨化体系化D.积极探索儒学发展的新方向
2021-11-18更新 | 518次组卷 | 18卷引用:山东省大联考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理学并不仅仅是对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全新的创造”是指
A.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了新儒学
B.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发展形成新的理论体系
C.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的尊严
D.强化了儒家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2020-09-16更新 | 540次组卷 | 132卷引用:2014-2015学年山东乐陵市第一中学高二上期期中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南朝梁武帝笃信佛教,同时又立孔庙,置五经博士,宣称:建国君民,立教(儒学)为首,砥身砺行,由乎经术;令皇太子、皇子及宗室王侯均入国学肄业,并自编了《周易讲义》《中庸讲疏》。这表明
A.儒佛共同维护传统伦理B.儒佛思想上逐渐合流
C.儒学居于政治优势地位D.统治者实行外佛内儒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东晋孙绰(chuò)认为,僧侣出家,弘法修道,是光宗耀祖,是无上之孝行。葛洪在《抱朴子》中说:“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由此可知
A.儒学独尊的局面仍未被打破B.儒学社会地位相对稳固
C.儒、释、道三教合一局面形成D.佛、道挑战儒学正统地位
2020-01-14更新 | 510次组卷 | 45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