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学产生的背景、原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 . 魏晋以来佛教、道教广泛传播,宋人李觏认为原因在于“儒失其守,教化坠于地”;张载认为佛道追求的彼岸是虚幻的,与“吾儒”水火不容。由此可知,李觏、张载主张
A.儒法并用以维护君权B.立足考据以重建学风
C.复兴儒学以回应挑战D.杂糅佛道以构建理学
2022-06-08更新 | 6701次组卷 | 60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田家炳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2 . 北宋僧人契嵩说:儒教“大有为”而“治世”,佛教“大无为”而“治心”,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这反映了( )
A.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B.儒、佛开始出现合流
C.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D.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
2019-01-30更新 | 3394次组卷 | 97卷引用:湖南省永州三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3 . “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
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
2019-01-30更新 | 3095次组卷 | 122卷引用:湖南省郴州市湖南师大附属五雅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敦煌莫高窟中所存北魏时期的释迦牟尼塑像,身上斜披印度袈裟,头顶扎扁圆形发髻保留键陀螺样式;而中唐时期的胁侍菩萨塑像则肤色白净,表情随和,保留唐代平民的两片螺圆形发髻。这种变化反映出
A.隋唐文化的开放包容B.儒学主流地位的丧失
C.佛教文化逐渐本土化D.统治者对佛教的重视
2020-12-08更新 | 968次组卷 | 19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元夜燃灯""寒食扫墓"是唐代出现的习俗,与佛教""燃灯礼佛""扫塔"之说有一定关系。这些习俗的出现反映了
A.佛教融入中国社会B.佛教文化影响了儒家思想
C.中国孝道文化发展D.统治阶级用宗教麻痹民众
6 .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理学并不仅仅是对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全新的创造”是指
A.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了新儒学
B.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发展形成新的理论体系
C.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的尊严
D.强化了儒家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2020-09-16更新 | 539次组卷 | 132卷引用:2013-2014年湖南浏阳一中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中唐时,韩愈以卫道者自居,发出尊孔孟、排异端的口号,高举复兴儒学的旗帜,以恢复儒家思想正统的统治地位为己任。这说明当时
A.三教合一局面出现
B.儒学正统地位丧失
C.社会深受佛道影响
D.民众受到异族统治
2018-08-25更新 | 770次组卷 | 23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第九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孔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悌、克己、礼让、好学、知勇、仁恕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林存光《孔子新论》

材料二   汉武帝时期,儒学确立了独尊地位,呈现繁盛之势。魏晋南北朝时,中国本土宗教道教在民间广为传播,外来宗教佛教在中国盛行,儒学自身也开始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隋唐时期,儒学家提出儒、佛、道“三教合归儒”,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在此基础上,唐朝统治者整体而言,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奉老子为祖先,道教最受尊崇。面对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儒学的正统地位也受到挑战,唐中期的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用儒学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教的观点,巩固儒学主流思想的统治地位。

材料三   唐代实行三教并行政策。统治者从政治需要出发,利用儒家君臣父子之义来巩固统治,也用佛道来安定社会,缓和矛盾……到了宋代,理学兴起,儒家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佛道的影响也随之减弱。理学家提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理学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理学家以儒家“圣人”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他们摒弃佛道所宣扬的彼岸世界,不相信灵魂不灭、轮回转世之说,而力求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崇高的理想。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材料一中,孔子心目中的“仁人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德?并结合所学指出孔子提出这一主张的实质。
(2)依据材料二简要概括从汉至唐推动儒学地位变化的原因。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到了宋代,理学兴起,儒家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唐高宗曾命人对《永徽律》律文进行逐条解释,撰成《唐律疏议》,提出“德礼为政教之本,刑法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可见,《唐律疏议》强调
A.天人感应
B.法律与道德教化相结合
C.三教合一
D.天理与伦理道德相联系
2019-04-25更新 | 602次组卷 | 28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10 . 成书于唐代的道教经典《玉清经》中说元始天尊讲十戒,第一戒不违戾父母师长,第二戒不杀生,第三戒不叛逆君王,谋害国家。这反映了
A.道教地位上升B.道教深受理学影响
C.儒佛道出现融合的趋势D.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2021-06-13更新 | 205次组卷 | 20卷引用:2015-2016学年湖南岳阳一中高二上期中考试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