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学产生的背景、原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据《魏书·裴植传》记载,原仕南齐的北魏官员裴植出身世家望族,父母双亲尚在人世,却与父母兄弟家产有别,同居而分炊,同朝官员多以此讥笑于他。据此可知
A.江南地区财产私有观念更强B.宗法制度开始崩溃
C.儒家思想影响人们价值判断D.门阀政治逐渐衰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如图中传授《尚书》的伏生被画成一个带有印度色彩的男子,虽有头巾和中国式的案几,但伏生袒露上身、瘦骨嶙峋的状态,类似于佛教中的人物形象。这反映了唐代
A.市民阶层意识的觉醒B.绘画作品写实的风格
C.佛教儒学思想的融合D.科举考试影响的扩大
3 . 下图为某同学总结的“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示意图,图中长方框中应填写       (  )
A.东亚文化圈形成B.造纸术传入中亚
C.佛、道思想融入儒学理论体系D.中华文化在欧洲引起强烈反响
2021-03-12更新 | 1258次组卷 | 23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北宋初年,士大夫里面真正人格崇高的大都是道教徒,如陈抟、种放等。到了宋仁宗时期,整个文明突然达到一个跃升,范仲淹“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精神,是那一时期士大夫精神风格的典型。该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唐末的藩镇割据B.宋初大一统的实现
C.北宋儒学的复兴D.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2021-03-11更新 | 119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5 . 孟子讲“觉”,佛教讲“悟”,程颢、程颐兄弟则将二者圆通。北宋僧人契嵩认为儒和佛“心则一”,佛教“亦有意于天下国家矣,何尝不存其君臣父子”。这反映出北宋(     
A.儒学统治地位动摇B.儒学与佛教的融合
C.理学成为官方哲学D.阳明心学影响深远
2020-07-12更新 | 8046次组卷 | 113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河北衡水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6 . 北宋僧人契嵩说:儒教“大有为”而“治世”,佛教“大无为”而“治心”,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这反映了( )
A.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B.儒、佛开始出现合流
C.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D.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
2019-01-30更新 | 3407次组卷 | 97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7 . “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
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
2019-01-30更新 | 3102次组卷 | 122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乐亭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1月线上月考历史试题
8 . 有学者认为唐代“君不君,臣不臣,故藩镇不宾,权臣跋扈,陵夷有五代之乱.”作者意在强调
A.七国之乱严重削弱中央集权
B.传统宗法制度受到极大破坏
C.伦理纲常有利于政权的稳定
D.佛道兴盛对儒家思想的冲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