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学产生的背景、原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南朝梁武帝笃信佛教,同时又立孔庙,置五经博士,宣称:建国君民,立教(儒学)为首,砥身砺行,由乎经术;令皇太子、皇子及宗室王侯均入国学肄业,并自编了《周易讲义》《中庸讲疏》。这表明
A.儒佛共同维护传统伦理B.儒佛思想上逐渐合流
C.儒学居于政治优势地位D.统治者实行外佛内儒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唐朝时,佛教的华严宗提出,唯心回转善成门,或善或恶,皆由心之转变;道教认为,境为心造,只有收心,使其一尘不染,超凡脱俗,才能向静和虚无的心体回归:韩愈亦有“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周密)”之言。这体现了
A.佛道儒思想同源共生互动B.三教道德教化的社会作用
C.心学在唐代的影响力较大D.儒学社会主流地位的动摇
3 . 据韩愈《原道》描述,当时僧人、道士均视孔子为“吾师(释迦牟尼、老子)之弟子”,而儒者们“乐其诞而自小”。韩愈意在强调唐代中期
A.已闻宋明理学之先声B.儒学正统地位亟需重构
C.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D.三教合流成为社会共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依据如表能够推断出有关唐朝文化政策的部分史料记述
记述出处
唐武德年间,颁布《先老后释诏》:“老教、孔教,此土先宗,释教后兴。”《全唐文》
唐贞观十一年,颁布《令道士在僧前诏》:“朕之本系,起自柱下……其道士女冠,可在僧尼之前……尊祖之风,贻诸万叶。”《唐太宗诏集》
武则天天授二年(691年),颁布《释教在道法之上制》:“自今已后,释教宜在道法之上,缁服处黄冠之前。”《全唐文》
唐开元年间,颁布《禁创造寺观诏》:“天下寺观,屋宇先成。自今已后,更不得创造。”“道释二门皆为圣教,义归弘济,理在尊崇。”《全唐文》
A.武则天时佛教成为主流文化B.佛道正统地位之争最为激烈
C.唐始终推行三教并行的政策D.中枢政治力影响文化的发展
2021·山东淄博·二模
5 . 唐宋两朝在中国休闲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唐宋知识分子的休闲文化

唐朝宋朝
在休闲方式的选择.上,文士群体中盛行一些富有激情和活力的活动,如打毯、射猎、舞剑、歌舞宴饮、户外游赏等。休闲文化主体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皇室、贵族、官僚等社会.上层阶级仍然是休闲的绝对主体。集体性的宴饮、游赏、节日狂欢较为普遍,如一年一度的曲江游宴。文士热衷于参与群体性的休闲活动,视野多关注公共事业和公共领域,休闲目的大多与自身的政治事业前途息息相关,参与休闲活动多为自发、外放的形式。士人欣赏牡丹,如刘禹锡:“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士大夫对休闲活动的选择,偏向文弱、静态的休闲方式,如棋类、投壶、捶丸等。休闲文化的主体逐渐扩大到社会各阶层。士大夫偏爱室内静娴雅致的休闲方式,烧香、点茶、挂画、插花成为生活中“四般闲事”。士大夫已从群体性的休闲活动中抽身出来,将视角更多的凝聚到自身,更多关注私人休闲领域。大部分士人有了自觉的休闲意识,即便是聚集,也是一群志同道合之人进行精致休闲的聚会,以此寻求知音,切磋文艺。士大夫赞赏梅花、莲花,如王安石:“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周敦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摘编自肖潇《从文士到士大夫演变看唐宋休闲文化变化趋势》


结合时代背景对唐宋知识分子“休闲文化”的演变进行合理解释。
2021-05-05更新 | 834次组卷 | 9卷引用:(主观50题)主题02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超燃历史一轮课件帮好题帮(新教材)
6 . 佛教最初传入中原时关于“剃度”并无明确限制。但东晋高僧慧远却指出,凡是尚在朝廷效力的人,尤其是士兵,或者还没有征得父母同意的人都不能受戒剃度。这一变化表明当时
A.中外文化交流频繁B.儒家统治地位动摇
C.佛教主动适应现实D.三教合一开始出现
2021-05-05更新 | 1651次组卷 | 14卷引用:历史-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B(统编版)
7 . 玄学的代表王弼(226-249年)认为“崇仁义,愈致斯伪……顺自然而行,不造不施”才是治国根本,故应当“从事于道者,以无为为君”。魏晋士人崇尚“无为”反映出当时
A.门阀制度受到抨击B.儒学面临信仰危机
C.无为而治成为主流D.三教合一趋势显现
8 . 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和演变。

材料一   东汉末年至两晋,儒学信仰日渐失效。据《汉书》载:“一经说至百余万言,大师众至千余人,盖利禄之路然也。”同时,五经博士解释经文,谶纬附会,各家弟子只能严守家法。而且身处乱世,人的生命有如草芥,所谓“民富则安乡重家,敬上而从教;贫则危乡轻家,相聚而犯上”。随着东汉王朝的分崩离析,一些儒者开始逾越儒家礼度和经学家法,杂采老、庄之说,魏晋玄学兴起。其仍奉孔子为圣人,力图用道家语言解释儒家经典,并开始为儒学体系探求本体论基础,即“名教出于自然”。经过玄学挣扎在理想与现实间的洗礼,国人在两晋时期突然拥有了少见的思辨能力和兴趣,这为中国文化与佛教思想的对话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胡绍军《魏晋玄学研究三十年》等

材料二   从西汉到隋唐的一千余年间,儒家学者偏重名物制度、章句训诂,讲求的是师承家法,对经义本身却无多少争论。反映在察举和科举的各种通经考试上,只是墨义、注疏,不允许对义理内涵作自由发挥。……从北宋中期起,唐代以来主要以诗赋、帖经、墨义取士的做法受到了抨击,经义考试逐渐在科举中取得了重要地位。当时的经义考试,既可承袭旧说,又可自为立说。

——摘编自朱绍侯、齐涛、王育济《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进步思想,他说:“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从而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

史论认为,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

——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晋之际儒学信仰危机出现的原因,并简析玄学兴起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唐至宋代儒家学者学术风格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宗羲的思想中哪些“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哪些体现了“新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的主要代表何承天、范缜等,在研究儒家经典方面并无成就可言,其知名于世,只是站在儒家立场上对佛教的批判。这一现象说明
A.三教合流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B.传统主流思想面临危机
C.社会动荡是佛教盛行的主要原因D.门阀政治阻碍学术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有学者指出:“中国佛教僧人要尊敬父母,也提倡忠君爱国,有的寺院称为‘护国寺’,有的称‘报国寺’。慧远在庐山讲经,就曾讲诵儒家的《丧服经》,阐述服丧的问题。”这说明在当时的中国,佛教的发展
A.完全脱离了印度早期佛教B.与儒家思想完全融为一体
C.深受中国思想文化的浸润D.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