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学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 . 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
A.本质是善B.本质为恶
C.非善非恶D.本善习远
2019-01-30更新 | 6498次组卷 | 90卷引用:内蒙古固阳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高考模拟历史试题
2010·上海·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2 . 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
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B.从天人感应出发
C.从万物本源出发D.从人的本性出发
2019-01-30更新 | 745次组卷 | 107卷引用: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模拟测试(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朱熹看到山石中有贝壳,认为“此石即旧日之土,螺蚌即水中之物,下者却变而为高,柔者却变而为刚”。这体现了
A.三纲五常B.格物致知
C.发明本心D.经世致用
2019-01-30更新 | 243次组卷 | 21卷引用: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模拟测试(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孟子认为:“人之初,性本善。”荀子认为:“人之初,性本恶。”朱熹认为:“人生气禀,理有善恶。”由此可推知朱熹
A.强调纲常理论以维护社会秩序
B.认为人性的善与恶难以调和
C.相信提高修养可以扬善抑恶
D.初步完成重建儒学理论任务
2018-12-11更新 | 154次组卷 | 16卷引用:内蒙古第一机械制造(集团)有限公司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程颐在给程颢撰写的墓表中说:“周公没,圣人之道不行。孟轲死,圣人之学不传…(先生)得不传之学于遗经”。王阳明认为宋儒的格物致知误导世人很久,“致良知”才真的阐明了“千古圣圣相传的骨血”。这说明程颐和王阳明都
A.主张改造理学
B.重书本轻实践
C.强调学术创新
D.注重道统权威
2018-11-15更新 | 463次组卷 | 30卷引用:内蒙古包头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黄宗羲评价某先贤说:“先生之学……出入于佛、老者久之。及至居夷处困,动心忍性,因念圣人处此,更有何道?忽悟‘格物致知’之旨,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该先贤是
A.程颢
B.朱熹
C.王守仁
D.李贽
2018-10-01更新 | 47次组卷 | 28卷引用: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宋明理学家倡导的“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     
A.研究以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B.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
C.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D.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
2018-10-01更新 | 455次组卷 | 105卷引用:内蒙古包头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朱熹在《白鹿洞书院揭示》中说:“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材料表明
A.教育的功能是使人成为圣贤
B.希望人们放弃声名利禄
C.明确学生的最高学术目标
D.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完善道德
2018-09-07更新 | 192次组卷 | 30卷引用:2015-2016学年内蒙古包头一中高二第一学期终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9 . 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说:“盖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轻重如此。”这一说法(       
A.强调了君主至尊的观念B.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
C.呼应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D.推动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
2018-06-09更新 | 8895次组卷 | 135卷引用:内蒙古第一机械制造(集团)有限公司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历史学家钱穆曾说:若从现代观念言,朱子言格物,其精神所在,可谓既是属于伦理的,亦可谓属于科学的,其“科学”主要表现在
A.属于唯物主义的范畴
B.通过实践方式探求理
C.用伦理纲常维护统治
D.强调人具有正当私欲
2018-06-01更新 | 2028次组卷 | 36卷引用:内蒙古包头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