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学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8 道试题
1 . 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曾说:“朱熹最重要也是在后世影响最广泛的著作是《家礼》。”“朱熹对于自己提倡理学原则如何进入生活世界是相当注意的,他反复强调这种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对于朱熹的作用,作者认为
A.实现了儒学的哲学化和思辨化B.实现了儒学的政治化和主流化
C.实现了儒学的道德化和宗教化D.实现了儒学的世俗化和普及化
2 . 二程、朱熹也知道今世非古时可比,不存在一套能强迫人人顺服的体制。因此,他们向佛法禅学借来“修心”的理念,宣扬“改良个人为改良社会之本”。这说明程朱理学
A.主张改良社会体制B.将儒释道融为一体
C.由儒学转向了佛学D.致力维护社会稳定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下表是某一位同学对中国古代历史人物进行的分类整理,其中 处应填
类别中国古代人物
第一类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康熙帝
第二类孔子董仲舒 王守仁
第三类李悝商鞅孝文帝王安石

A.陈胜B.张骞C.朱熹D.郑成功
4 . “天下事有大根本,有小根本。正君心是大本,其余万事各有一根本,如理财以养民为本,治兵以择将为本。”发出上述言论的古代思想家还提出了(  )
A.敬鬼神而远之B.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
C.天下为主,君为客D.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5 . “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该言论体现了
A.发明本心B.正君心C.知行合一D.致良知
7 . “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出自
A.孔子B.孟子C.董仲舒D.朱熹
2020-03-27更新 | 982次组卷 | 6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效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据史料记载,宋代女子吴妙静新婚之日,未婚夫在迎亲时溺水身亡,她遂出资在溺水处建造了一座五孔石桥,并终身守节。吴妙静此举的思想根源最有可能来自于(        
A.董仲舒B.朱熹C.陆九渊D.王阳明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孔子、孟子、程颐、朱熹、王阳明等人的思想共同点是
A.“仁”B.“心外无物”C.“理”D.“格物致知”
2020-02-05更新 | 87次组卷 | 28卷引用:嘉兴市第一中学2009学年第二学期期中高一历史考试题卷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