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学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朱熹说:“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佛说万理俱空,吾儒说万理俱实。”他认为“人心”和“理”是一体的,而佛教“人心”和“理”是分离的。这反映了朱熹
A.主张人放弃一切欲望
B.吸收了佛教有益成分
C.倡导和谐的社会秩序
D.反对佛教的禁欲主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人心本自乐,自将私欲缚。私欲一萌时,良知还自觉。一觉便消除,人心依旧乐。”这首古诗反映了( )
A.孟子的仁政思想B.荀子的“人性本恶”思想
C.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思想D.王阳明的心学思想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5 . 战国赵括“纸上谈兵”,两晋学士“虚谈废务”,历来是治国理政的大忌。今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与之最为接近的思想是
A.汉代儒学的主张
B.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主张
C.陆王心学的思想
D.程朱理学思想
2017-11-12更新 | 250次组卷 | 25卷引用: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的正统思想,这一思想体系不断发展,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影响,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理学家们为了建立儒家的形而上学,他们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的哲学本体论的成果,一方面他们在传统儒学中寻找能够用来构筑哲学形而上学的因素,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以哲学形而上学作为基础的哲学理论体系。就此而言,他体现着宋明理学家们融合创造的哲学智慧。

——赵志霞《浅谈宋明理学在儒学发展中的地位》

材料二:程朱认为一草一木皆有理,不仅如此,程朱以为须穷究事物内在的理,其说乃不免以物为外在,析心与理为二。阳明认为其结果是心必将丧失其方向与动力。阳明说,如其理外于心,则亲没之后,吾心即无孝之理及孝亲之心。

王夫之视宇宙为一生生不息之历程,在这个历程里,气之阴与阳不断融合,如是,气与理俱日新不已。这种哲学适用于政府与历史上,导致了反传统而大胆的结论。理既只是存现于具体事物与制度之中,那么宋明新儒家所制定为历史与社会之典范之“天理”,就根本不存在了。

——摘编自陈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

材料三:大一统的封建帝国需要这样一种宗教:用统一的神权来神话君权,用祖先崇拜来巩固宗法等级制度,用天定的禁欲主义的清规戒律来束缚民众,用教主崇拜来管制思想。。。。。。帝王选中儒家,经历上千年的时间,经历两次改造,儒家变成儒教,孔子抬高为被崇拜的偶像。

——任继俞《儒家与儒教》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宋明理学相对于传统儒学的新特点?

(2)材料二中两派思想家的观点有何不同?依据材料二指出王夫之反对理学的依据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列举史实说明从儒家到儒教的两次改造,试分析这种改造的历史影响?

2017-11-04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华侨中学三亚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文)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传习录》)材料认为加强道德修养的途径是
A.知德合一
B.格物致知
C.穷理格物
D.致良知
2017-10-30更新 | 116次组卷 | 32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海南华侨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一位学者曾对弟子说:“人胸中各有个圣人,只自信不及,都自埋倒了。”下列属于这位学者的观点的是
A.格物致知
B.致良知、知行合一
C.克己复礼
D.天子之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明代著名书法家陈献章以别具一格的草书闻名于世,经常用硬质的无锋秃笔写成,行笔桀骜狂放。在他看来,创作前通过静坐使心与宇宙相通,便可以“浑然与物同体”,是进行一切认知和创造的基础。据此可知,影响其创作的思想是
A.法家思想B.道家思想C.程朱理学D.陆王心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