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学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明代思想家王艮认为,政治思想应该是“百姓日用之学”,百姓为国家之本,草莽匹夫亦应关心国家天下大事,追求尧舜时代那样的理想政治。“道”不应远人,其核心是“百姓日用”,其检验标准同样是“百姓日用”。该思想
A.推动了市民阶层的兴起B.具有强烈的平民意识色彩
C.成为官方主流意识形态D.颠覆了传统儒学的民本观
2020-02-20更新 | 187次组卷 | 21卷引用:2019年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朱熹向宋孝宗进谏说:“今日之急务,为陛下言之:大本者,陛下之心”,并提出“人主”纯胸中之“天理”,灭胸中之“人欲”。这表明他主张
A.极力限制君主权力B.宣扬天理以遏制臣民的欲求
C.践行正君心的理论D.重建维护君主专制的道德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一位大学者的诗:“闻道西园春色深,急穿芒履去登临。千芭万蕊争红紫,谁只乾坤造化心。”他要从春意盎然中体会“天地生物之心”,与该主张一致的是
A.发明本心B.心即理也C.格物致知D.致良知,知行合一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

材料二: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朱熹

材料三:儒家学说中有下列名言警句:“民为邦本”“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博施济众”“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养浩然之气”“舍生取义”“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赋敛”。


(1)根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的主张。这一主张对儒学地位产生了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宋代理学的核心思想及本质。
(3)根据材料三,说明儒家思想在当代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北宋大儒程颐、程颢兄弟喜欢半日读经半日静坐,与佛门坐禅静虑相似。南宋陆九渊和明代王阳明的心学思想都受了佛教禅宗的启发,理学家近乎白话文的语录颇有禅宗风格。这说明
A.宋代理学家排斥佛教
B.儒学受到了佛学影响
C.儒学与佛学合二为一
D.佛学已成为思想主流
7 . 许纪霖在《儒家孤魂,肉身何在》中指出,“传统的儒家政治,并非无一可取,在几千年与王权又联合又斗争的历史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政治智慧……”,下列属于“传统的儒家政治”“与王权又联合又斗争”的史实是
A.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君权神授”
B.朱熹“存天理,灭人欲”与“正君心”
C.王守仁“致良知”与“知行合一”
D.黄宗羲“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与“公其非是于学校”
9 . 朱子《家礼序》称:“三代之际,《礼经》备矣。然其存于今者,宫庐器服之制,出入起居之节,皆已不宜于世。(熹)究观古今之籍,因其大体之不可变者,而少加损益于其间,以为一家之书。……于国家所以崇化导民之意,亦或有小补云。"这反映出朱熹
A.推崇三代之际礼制制度
B.欲恢复三代的礼制秩序
C.依托先秦礼制重建秩序
D.致力于三代礼制的整理
10 . 山东是儒家思想的发源地。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影响深远。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武帝在策问中提出,“今子大夫待诏百有余人,或道世务而未济,稽诸上古之不同,……将所由异术,所闻殊方与?”

——刘蔚华、赵宗正《中国儒家学术思想史》

材料二   朱熹认为:“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王守仁认为:“心即理”,“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

材料三   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


请回答:
(1)读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针对汉武帝的策问,董仲舒提出了什么对策?采纳这一对策后,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说明朱熹和王守仁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别?据所学知识说明二者思想是否存在本质差别。并说明理由。
(3)明清时期,儒学发展到新的阶段,其最突出的特点是批判、继承儒家思想,结合材料三,概括指出这种思想主张在政治、经济和学术方面的具体表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