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学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北宋张载主张:政府将地主私有土地划分为“井”,每900亩分800亩给佃户,剩余100亩由获地佃户共同耕种,收获物全归地主;同时,政府任命地主为田官,管理原有佃户。这一构想旨在
A.加强中央集权B.根除土地兼并C.促进社会公平D.复兴孔孟儒学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朱熹说:“遇事触物,皆撞着这个道理:事君便遇忠,事亲便遇孝,居处便恭,执事便敬,与人便忠,以至参前倚衡,无往而不见这个道理。”这一观点旨在强调(       
A.亟须重塑传统儒家文化价值观B.以伦理道德规范人的日常行为
C.通过内心反省实现个人的价值D.不同身份承担不同的社会责任
2022-05-26更新 | 1177次组卷 | 14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千阳县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考文综历史试题
3 . 程颢、程颐明确地提出了“穷经将以致用”“君子修己以安百姓,笃恭而天下平”的观点,而陆九渊也有“儒者皆主于经世,释氏皆主于出世”的分辨。这表明北宋理学与南宋心学(     
A.吸收了佛教的理论B.具有“经世致用”的倾向
C.在内容上发展了儒学D.注重人自身的道德修养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先秦儒家思想是以“仁”为核心,以“礼”为形式,以“中庸”为方法论的政治伦理思想。“仁”既是个人道德修养的标准,又是现实管理中用作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和为政治国的最高原则。“仁”的表现形式是“礼”,“礼”的内核是“仁”。孔子“礼”的思想传承于周礼,它是一种保持社会各种人“明份”,从而使社会有序的思想,是一种外在他律性的规范和典章制度。“中庸”则是孔子提出的修身、处事的理论原则,指的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所表现出来的“度”,强调人与人关系中,要“执两用而中”,无过无不及。例如,在君臣关系中,要加强君主权力与尊重臣民权利相统一,君主驭臣又接受臣民的监督,臣民可以匡正君主的行为而不能越界;官民关系中,官府要宽以待民,人民要知礼而为。

——摘编自魏雪《先秦儒家的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材料二   宋代儒学的表现形态是理学,它以儒学为主,同时吸收了佛道思想,它主要讨论“性与天道”的哲学问题,并旁及文化的各个方面。理学的出现加强了封建主义精神压迫,同时它又是儒学思想中精华的发扬光大。当理学家离开关于“天理”的说教而论述治学问题的时候,他们又发展了早期儒学中重视人的独立思考、兼综百家和重视文化遗产研究的传统。朱熹在研究文化遗产时,非常注重独立思考,他强调“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理学的经邦济世思想和“国格”观念,在一些政治家和志士仁人身上也发出了光芒。如文天祥在被囚禁的土牢里写出一首气壮山河的《正气歌》,表现了视死如归的崇高民族气节。

——摘编自张岂之《儒学的历史演变及其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先秦儒家思想的特点。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与先秦儒学相比,宋代理学的不同之处,并谈谈你对古代儒学发展的认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古代中国某思想家认为应从自己内心中去寻找“理”,“理”全在人“心”。“理”化生宇宙天地万物,人秉其秀气,故人心自秉其精要。由此他提倡(     
A.个性自由B.格物致知C.致良知D.经世致用
6 . 朱熹说:“未有这事,先有这理”,“且如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只在这里”。这表明朱熹主张
A.万事万物客观存在B.天理是世界的本原
C.各种事物均包含理D.天理人欲相互依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