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学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6 道试题
1 . 朱熹在《朱子家礼》中从祠堂、丧服、土葬、忌日、入殓等仪式,将“孝”从理念的、抽象的“孝”转化为世俗的“孝”,倡导敬宗收族,对婚丧嫁娶等习俗规范进行了比较详尽的描述,以期社会有所遵行。这说明
A.儒学思想体系不断完善B.基层治理成为社会普遍共识
C.程朱理学受到官方尊崇D.理学强化社会伦理道德秩序
2022-01-12更新 | 13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三新学术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图是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演进的曲线图示。与d点直接相关的是(  )

A.孟子、荀子B.董仲舒、主父偃C.朱熹、王守仁D.韩愈、李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经过北宋时期的儒学复兴,儒学的思辨化、体系化水平大为提升,其中具有客观唯心色彩的程朱学派思想引起了统治阶级的重视。下列观点符合这一学派思想的是
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B.“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C.“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
D.“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王阳明提出“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据此可知,王阳明的心学
A.彰显了人的自我意识B.摆脱了儒学思想束缚
C.批判了君主专制统治D.动摇了社会等级观念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王阳明指出:“大凡人只是此心,此心若能存天理,是个圣贤的心。口虽不能言,耳虽不能听,也是个不能言、不能听的圣贤。”这反映了王阳明
A.注重个人的内心反省和修养B.侧重良知和社会道德伦理
C.反对宋代以理学为官方哲学D.认为心是圣贤的唯一标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朱熹认为“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是创造万物的根本,“理”是第一性的;“气”是创造万物的材料,它是受“理”支配的,所以“气”是第二性的。这一主张反映出朱熹的哲学体系属于
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D.历史唯物主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存天理,灭人欲”是宋代理学大师朱熹的核心主张,同时他还强调指出:“官无大小,凡事只是一个公。若公时,做得来也精彩。便若小官,人也望风畏服。若不公,便是宰相,做来做去,也只得个没下梢。”在这里朱熹实际上强调国家公职人员要
A.不畏权贵,忠君爱国B.淡泊名利,无为而治
C.格物致知,自我修行D.自我克制,廉洁奉公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朱熹指出,要把对封建道德义理的认识落实到行动上,如果只读书明理,不践其实,不但非真知,而且会造成脱离实际,空谈性命的危害。在此,朱熹
A.系统阐释了格物致知的认识体系B.主张道德修养与道德实践相结合
C.明确提出了“知行合一”的命题D.推进了儒学传统伦理观的思辨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王阳明强调“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圣人之道不是高深莫测,而是简易直接的,愚夫愚妇只要在日常行为的“事上磨练”,同样可以成为圣人。材料说明了王阳明(     
A.猛烈抨击了圣人之道B.认识到知行的辩证关系
C.强调加强个人的修养D.认为天理是万物的本原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