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学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6 道试题
1 . “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这是中国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对“朱子高于孔子”喻义的最佳解释是
A.朱熹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B.朱熹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说
C.朱熹对儒家学说的贡献比孔子大D.朱熹的学说更科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据说,王阳明曾相信朱熹“格物致知”的方法而连续七天“格”竹子之理,结果“理”未明却得了一场大病。不懈摸索的他,终于在贵州龙场驿突然觉悟。他悟出学以至圣的修养关键在于
A.“心即理也”B.“格物致知”C.“正君心”D.“致良知”
3 . 朱熹说:“未有这事,先有这理”,“且如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只在这里”。这表明朱熹主张
A.万事万物客观存在B.天理是世界的本原
C.各种事物均包含理D.天理人欲相互依赖
4 . 钱穆先生认为:“朱子之所谓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之方面。”下列朱熹的观点中最有可能体现“理”有“科学”之含义(     )
A.“仁”是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B.通过“格物”获得知识
C.“三纲五常”是道的价值内涵D.“正君心”才能天下平
2021-10-09更新 | 637次组卷 | 104卷引用:2011-2012学年浙江省绍兴市鲁迅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调测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王阳明认为经典的权威是在吾心之良知的权威之下,如果阅读‘六经’,未能体认到了良知,就如阅读过账簿并不等于拥有此财产一样是毫无用处的。由此可知,王阳明旨在
A.否定儒学的正统地位B.反对理学的思想禁锢
C.强调致良知的重要性D.肯定儒学经典的价值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宋代理学大师朱熹指出:“官无大小,凡事只是一个公。若公时,做得来也精彩。便若小官,人也望风畏服。若不公,便是宰相,做来做去,也只得个没下梢。”在这里朱熹实际上强调国家公职人员要
A.不畏权贵,忠君爱国B.自我克制,廉洁奉公
C.格物致知,自我修行D.有所为有所不为
2021-07-27更新 | 307次组卷 | 44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南宋理学家朱熹设计一种礼服,称为“朱子深衣”。礼服上衣为四幅(布),代表一年有四季,下裳由十二片布组成,代表一年有十二个月:衣呈圆弧状以应规,交领处成矩状以应方,代表做人要规矩;后背处一条中缝从颈根到脚踝垂直而下,代表做人要正直。由此可见朱子深衣
A.凸显了南宋的时代风尚变化B.体现了儒家天人合一的思想
C.融入了儒家礼仪教化的理念D.反映了当时小农经济的意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朱熹主张教育要培养“明万事而奉天职”的人。“万事”即社会上的一切人事:大则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间的关系,小则视听、言动、周旋、食息等动作。“天职”就是一切人事都是人分内所应当作的。由此可知,朱熹主张培养
A.遵守三纲五常的人B.具有全面素养的人
C.恪守忠孝观念的人D.懂得格物致知的人
9 . 朱熹以为:“天人一物,内外一理”,陆九渊说:“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由此可知,朱熹和陆九渊共同主张:(   
A.天人感应B.格物致知C.天人合一D.唯物主义
2021-07-01更新 | 70次组卷 | 3卷引用:宁夏银川市贺兰县景博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明清时期主张“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的思想家是
A.董仲舒B.朱熹C.王守仁D.黄宗羲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