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学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6 道试题
1 . 关于教育步骤,他主张分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小学阶段学习的内容要“知之浅而行之小”,从十五岁以后,进入大学阶段,大学阶段学习的内容要“知之深而行之大”,教材应先学《大学》《中庸》《孟子》。材料中的“他”是(       
A.韩愈B.朱熹C.陆九渊D.王守仁
2022-06-26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巩义,中牟,登封等六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南宋儒生宋伯仁(字器之,号雪岩)在爱梅、种梅、赏梅,长期观察记录梅花各种形态的基础上,撰绘了中国第一部专门描绘梅花种种情态的木刻画谱《梅花喜神谱》。他观察到梅花有的花型很像一把扇子,就会联想到这是儒家教化天下,赋诗一首说明其意,他的行为(       
A.体现了“发明本心”B.遵循了“格物致知”
C.表明了“明心见性”D.表达了“致良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北宋理学家张载在《西铭》一书中提出“民看吾同胞,物否与也”的观念,后人把它概括为“民胞物与”(爱人和一切物类),张载的这一理念
A.蕴含胸怀天下的责任意识B.推动了民本思想的产生
C.继承了荀子人性论的观点D.受到了佛教思想的影响
4 . 北宋理学家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一思想体现的主旨是
A.修身养性、择善而从B.求知若渴、博学精思
C.人性庄严、使命崇高D.光宗耀祖、成人君子
2022-03-25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主城区六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宋朝儒学复兴,而程朱理学一派对后世影响最大,下列语句是程朱理学人生目标的是
A.“宇宙之间,一理而已”B.“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C.“存天理,灭人欲”D.“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
2022-03-18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实验班)历史试题
6 . 中国某思想家提出:“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在他看来,任何一个完善的行为都要经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的过程。这位思想家是
A.荀子B.朱熹C.王守仁D.王夫之
7 . 朱熹在哲学上发展了二程关于理气关系的学说,集理学之大成,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理学体系。他强调“天理”和“人欲”的对立,要求人们放弃“私欲”,服从“天理”。“天理”实质上是
A.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B.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C.人生来就固有的思想观念D.社会运行和发展的客观规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王阳明在一封家书中说:“夫恶念者,习气也;善念者,本性也。”人的恶行恶念,都是后天的习气。也就是说,恶总是在人的生长中所养成的、被熏染的。而善念,则是存在于每个人心中的,是本性。为此他提出
A.存天理、灭人欲B.顺其自然
C.致良知、知行合一D.格物致知
2022-03-08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朱熹编著《四书集注》,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四书,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到普通百姓的心中。他通过编撰《童蒙须知》等启蒙著作,用简洁、易懂的语言对儿童的衣着、饮食等日常行为都作了道德规定。比如,穿衣要颈紧、腰紧脚紧。这反映出朱熹
A.确立了“儒学独尊”地位B.推动儒学的普及化与世俗化
C.重视钻研万物“格物致知”D.将儿童作为教育的首要对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认为理之源在于天理,并指出人性本来与天理一致,但被后天的欲望所蒙蔽。他特别强调(  )
A.格物致知B.致良知
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D.存天理灭人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