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学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6 道试题
1 . 莱布尼茨的学生沃尔夫说:“中国人……总是注意理性的完善的一面,这样他们就可以认识自身自然的力量,从而达到自然力所能让他们达到的高度。”以下属于“理性”的是(     
A.孔子“有教无类”B.董仲舒“天人感应”C.朱熹“格物致知”D.王阳明“发明本心”
2023-02-07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襄阳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南宋陆九渊认为:“万物森然于方寸之间,满心而发,充塞宇宙,无非此理。”明朝王阳明认为:“理,一而已矣;心,一而已矣。故圣人无二教,而学者无二学。”由此可知,二者都(       
A.推崇格物致知B.提倡慎思明辨C.认为心即是理D.主张经世致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宋代理学家不仅强化了“君为臣纲”,而且使“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深入人心。宋代理学家强调“三纲”的主要目的在于(       
A.提高民众文化修养B.维护封建统治秩序C.化解儒学信仰危机D.完善儒学理论体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徐爱问王阳明:“古人说知行做两个,亦是要人见个分晓,一行做知的工夫,一行做行的工夫,即工夫始有下落。”阳明回答说:“此却失了古人宗旨也。某尝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由此可知,王阳明主张(     
A.顺应古人B.知行合一C.发明本心D.格物致知
2023-01-22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四次大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认为仁者必然无私无畏,大智大勇,襟怀磊落,仁民爱物。其仁者境界与佛老境界的最大不同是(  )
A.强调获得精神方面的自足B.宣扬追求来世的幸福
C.强调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心D.宣扬追求自由的生活
2023-01-13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淮北市实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明初沿元之制,尊奉程朱理学,一时间“家孔孟而户程朱”,理学在知识界完全占据了统治地位。但当时理学家的思想创新很少,一部分士大夫鉴于其弊,转而“别立宗旨”,“笃信程朱,不迁异说者,无复几人”。促成这一风气转变的关键人物是(     
A.陆九渊B.王阳明C.王夫之D.顾炎武
7 .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此处强调“理”是(     
A.自然规律B.自我意识C.科学精神D.伦理道德
2023-01-04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石景山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王守仁认为:“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在这里,他把孔子置于与“庸常”民众同等的地位。王守仁这一言论(     
A.旨在颠覆孔子形象B.隐含平等和叛逆色彩
C.否定了天理的存在D.背离了传统儒学思想
9 . 宋代小学教育相当普遍,多为私学,二程和张载等著名学者都做过教习儿童的私学导师;州县官学亦发达,教授要经过考核才能执教;中央官学设国子学、太学、律学、武学、医学,宋徽宗时还设书学、画学与算学;书院教育兴盛,弥补官学不足。由此可见,宋代教育(     
A.以官方哲学作为指导思想B.注重应用科技的学习
C.有利于培养多元化的人才D.服务于封建专制统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