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学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南宋中期的朱熹继承了程颐、程颢、张载等人的思想并将其发扬光大,由此形成了程朱理学。1241年,程朱理学受到官方推崇,宋理宗下令二程、张载、朱熹等四人从祀于孔庙。这主要是因为程朱理学(     
A.主张学术应为现实服务B.强调社会伦理道德秩序
C.提出了格物致知的认识论D.认为理是世间万物的本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程颐指出:“天生蒸民,立之君,使司牧之,必制其恒产,使之厚生,则经界不可不正,井地不可不均,此为治之大本也。唐尚能有口分授田之制,今荡然无法。”据此分析,作者意在(     
A.恢复井田制B.抨击当朝政治C.实行均田制D.关注民生问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朱熹晚年编著的《四书集注》,是对儒家经典的重新诠释,使理学通过四书而深入人心。他注重理论的教育,注重普及,注重民俗的改造,使“士人的思想”成为“世人的常识”。这反映了(     
A.朱熹学说成为官方正统思想B.理学的主张“存天理、去人欲”
C.朱熹理学强化了等级与秩序D.朱熹重视理学的普及化、世俗化
2022-11-13更新 | 165次组卷 | 22卷引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汤原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朱熹反复提到:“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皆所以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王阳明则强调:愚夫愚妇只要在日常行为的“事上磨炼”,同样可以成为圣人。从中可以得知(  )
A.儒学思想家提倡“经世致用”B.儒学呈现出世俗化特点
C.伦理道德是儒学的主要内容D.成圣是理学的终极目标
2022-10-20更新 | 550次组卷 | 60卷引用:学易金卷: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前必刷卷(东三省专用)03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李斯上奏,建议秦始皇采取强硬措施)“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下焚书之命,行偶语之刑”,从而造成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空前浩劫,战国时代蓬蓬勃勃的自由学术空气被窒息,广袤的思想原野上,万马齐喑。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统一,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认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患,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摘编自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三   后代的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他们,以服务于当时阶级的、时代的需要。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

——摘编自李泽厚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材料四   如果一种思想成为拥有权力的意识形态而笼罩一切,这时,会有一些空洞的套话反复,这些话语不仅会常常写在书里而且会成为背诵的教条,甚至当作生活的金科玉律。我曾经相当注意明代和清朝初期,皇权运用普遍主义的真理观念对思想的垄断和遇制。

——摘编自葛兆光《中国思想史导论思想史的写法》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秦始皇和汉武帝加强思想统治的措施及其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朱熹的孔子”的含义。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之际中国思想界存在的问题,概括这一时期儒学的新发展。
2022-07-19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王阳明的弟子王日,进行广泛的讲学传道。他驾一小蒲车,二仆自随,“沿途聚讲”,以社会为讲坛,以下层民众为宣讲对象。这
A.缓和了当时社会的阶级矛盾B.标志儒家学者开始关注社会
C.推动了儒学思想趋向平民化D.瓦解了程朱理学的理论体系
7 . 以下材料为中国古代思想家的言论,按时代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天理就是人心;心外无事,心外无物
②克己复礼为仁。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③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
④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
A.①③④②B.①②③④C.②④①③D.②④③①
2022-07-17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大理州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童蒙教育在中国古代历代王朝备受重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是中国古代童蒙教育兴盛发展的时代。在宋朝重视儒学教化和文风熏陶的政策激励下,童蒙学校从官学到民间宗族创办的私塾、义学遍布天下。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及使用使童蒙教材和少儿读物的大量印刷和标准化印制成为可能。宋代理学大师们不仅重视蒙学,还立足理学学术发展和道德伦理体系建设并提出了诸多关于蒙学发展的创新性教育思想。

——摘编自周超、金滢坤《宋代理学对童蒙教育的影响》

材料二 宋代童蒙教育不仅教授儿童识字,具备基本的阅读基础能力,而且高度重视理学提倡的道德伦理教育。朱熹所著童蒙教材《小学》称人生需要恪守遵循的人伦规范要做到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也即五教。除朱熹所著《小学》外,陈淳所著《启蒙初诵》和真德秀所著《教子斋规》也是南宋时期理学家编著的侧重理学道德教化的优秀童蒙教材。此外,其他多种专业知识如历史、自然、医学、名物和制度等知识的学习对于儿童心性的培养同样具有重要作用。宋代童蒙教育对儿童和整个社会均产生深远影响。

——摘编自周超、金滢坤《宋代理学对童蒙教育的影响》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促进宋代童蒙教育发展的因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宋代童蒙教育的特点及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明中叶著名的哲学家陈献章认为“道为天地之本”,但又强调通过个人的涵养来“内求诸心”,实现“道心合一”。与这一主张相似的思想家是(       
A.老子B.董仲舒C.朱熹D.王守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与朱熹、王阳明的“格物致知”不同的是,泰州学派代表人物王艮认为:格物致知无非就是说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个人身体是根本,而家国天下是枝节,并开始大谈“百姓日用就是道”。这一思想(     
A.动摇了儒学的正统地位B.顺应工商市民利益要求
C.蕴含近代民主启蒙思想D.体现了家国情怀的观念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