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学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北宋五子”将忠、孝、节、义提升到“天理”的高度,形成了一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一一理学。这表明理学
A.继承发展了儒家思想B.开始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C.具有思想启蒙的作用D.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2 . 在他看来,商人、田夫等皆可为圣为贤,圣贤从庙堂走向市井、村落。提出“吾性自足,不假外求”,“虽终日买卖,不害其为圣为贤”,“四民异业而同道”。“他”指的是
A.孟子B.朱熹C.董仲舒D.王阳明
2019-12-10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水平测试合格性考试历史试题
3 . 周敦颐认为“天地间,至尊者,道;至贵者,德而已矣;至难者,人;人而至难者,道德有于身而已矣。”对此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属于主观唯心主义B.蕴含了人文主义色彩
C.道是万物的本源D.为理学提供理论基础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中国古代的一位大儒用“四句话”概括了他一生学问的精义:“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位大儒是
A.孔子B.朱熹C.王守仁D.李贽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厚敛于民以养禽兽,而使民饥以死,则无异于驱兽以食人矣。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

材料二 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是故桀、纣之亡,乃所以为,治也;秦政、蒙古之兴,乃所以为乱也。……为臣者轻视斯民之水火,即能辅君而兴,从君而亡,其于臣道固未尝不背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根据材料一概括朱熹和李贽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贽观点形成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黄宗羲评价天下治乱的标准是什么?为此他提出了什么主张?结合材料一,指出朱熹和黄宗羲在治国理念上的共同之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