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学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李斯上奏,建议秦始皇采取强硬措施)“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下焚书之命,行偶语之刑”,从而造成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空前浩劫,战国时代蓬蓬勃勃的自由学术空气被窒息,广袤的思想原野上,万马齐喑。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统一,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认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患,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摘编自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三   后代的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他们,以服务于当时阶级的、时代的需要。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

——摘编自李泽厚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材料四   如果一种思想成为拥有权力的意识形态而笼罩一切,这时,会有一些空洞的套话反复,这些话语不仅会常常写在书里而且会成为背诵的教条,甚至当作生活的金科玉律。我曾经相当注意明代和清朝初期,皇权运用普遍主义的真理观念对思想的垄断和遇制。

——摘编自葛兆光《中国思想史导论思想史的写法》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秦始皇和汉武帝加强思想统治的措施及其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朱熹的孔子”的含义。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之际中国思想界存在的问题,概括这一时期儒学的新发展。
2022-07-19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虽是人欲,人欲中自有天理。”对上述朱熹关于“天理”与“人欲”的论述解读正确的是
A.他把“天理”与“人欲”对立起来B.体现了朱熹对现实生活的关注
C.说明理学是对传统儒学的根本否定D.朱熹主张通过格物致知以明天理
3 . 朱熹主张“天地之间,理一而已”,并强调“物格知至”,可与圣人比肩。王守仁认为:“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下列对上述两位思想家主张的解读中,正确的是
A.二者对古代圣人的态度相左
B.王守仁的心学是对朱熹理学体系的补充
C.二者都把儒家学说提升到“天理”高度
D.朱熹重“物格”王守仁重“求心”都忽视“知行合一”
4 . 评价历史人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岳麓书院藏秦简“秦始皇禁湘山诏”,记载秦始皇巡游湘山(即洞庭湖君山)时,“登相(湘)山、屏山,其树木野美,望骆翠山以南,树木口见亦美,其皆禁勿伐”。随行大臣提出:“其禁树木尽如荣苑树木,而令苍梧谨明为骆翠山以南所封刊(封山禁伐)。”《史记》则记载秦始皇在湘山遭遇大风,几乎不能渡过湘江,以为当地神灵作怪,“始皇大怒,使刑徒三千人皆伐湘山树,赭(使其裸露)其山"。

——摘编自晏昌贵《禁山与赭山:秦始皇的多重面相》

材料二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宋高宗死,宋孝宗继位,诏求直言,朱熹上疏提出了他的“帝王之字"的两条基本原则:“先格物致知”,“自然意诚心正”。这样就可以应对天下的一切事务。朱熹认为,扩充了天理,克服了人欲,就会“圣心洞然,中外融彻”,也就是心正意诚。据《宋史》记载,此后不久,有人在路上碰到朱熹,劝他见皇帝不可再讲“意诚心正”,因为“上所厌闻,戒勿以为言”。朱熹回答:"吾生所学,惟此四字,岂可隐默以欺吾君乎?”

——摘编自李申《简明儒学史》

材料三   左宗棠事迹简表

时间

事迹

1852年

太平军围攻长沙,左宗棠参与镇压太平天国的战争

1860年

随曾国藩办军务;招募5000人,组成“楚军”,赴江西、安徽与太平军作战

1862—1864年

左宗棠率部在浙江与太平军交战,从太平军手中夺得金华,绍兴、杭州等地

1866年

左宗棠致力于创办军事工业,在福州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近代造船厂

1868—1874年


左宗棠协助李鸿章剿灭了华北地区农民武装西捻军;左宗棠出任陕甘总督,在兰州创办甘肃机器制造局;沙俄于1871年侵占伊犁,左宗棠力主收复

1876—1878年

左宗棠出兵新疆,打败叛乱势力,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领土;上书朝廷,要求收回伊犁以及在新疆设省(新疆在1884年正式建省)

1880—1882年


清廷派员出使俄国,重议伊犁条约;左宗棠兵分三路向伊犁挺进;沙俄被迫放弃一些侵略要求,清朝收回伊犁;左宗棠筹建多年的甘肃织呢总局正式开工

——摘编自罗正钓《左宗棠年谱》


(1)依据材料一,说明两则史料中所记述的秦始皇的不同,以及出现这种不同叙述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朱熹的思想和品格。
(3)依据材料三,以左宗棠的历史功过为视角,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
2020-01-17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河东区华英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复习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朱熹作为儒学大师,影响深远,后人对其评价不一。阅读材料:

材料近年来,关于朱熹哲学思想的分歧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问题上: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无疑是朱熹哲学思想中知名度最高、争议最大的。朱熹将宇宙自然界的万事万物特别是人与万物的关系,统统纳入到“理一分殊”的理论之中予以解释。他说:“世间事,虽千头万绪,其实只一个道理,理一分殊之谓也。”由于此命题内蕴丰富,导致学者在解读时争论不休。对朱熹心性论的理解,争议较多的集中在这样几个问题上:心属于理还是属于气…历史人物的评价往都有着很深的时代烙印,对朱的评价亦不能外。自朱熹思想官方化后,其人也受到举世尊崇,俨然是一尊万民膜拜的真神。近代以来,中国落后于世界的现实,让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反思,孔孟儒学及程朱理学被当作中国落后的原因之一加以批判。在这样的思潮之下,对朱熹个人出现了负面评价,但多集中在对其思想的批判上。近年来,通过史学界的不断努力,朱熹的人物形象愈来愈丰满,也愈来愈接近历史中真实的朱熹。如学者不再着意于后世给朱熹所冠之道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等名号,而是将朱熹置于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重视朱熹作为士大夫之一员的基本身份,并以此作为基础,对朱熹展开讨论。

﹣﹣胡坤《一个真实的朱熹是什么样子﹣﹣朱熹研究之新进展及不同见解》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概括史学界对朱熹思想的分歧集中在哪些方面?
(2)“历史人物的评价往往都有着很深的时代烙印”。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不同时代人们对朱熹的评价,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应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2019-07-17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