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学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王阳明在给他儿子的家信中说“凡做人,在心地;心地好,是良士;心地恶,是凶类。譬树果,心是蒂;蒂若坏,果必坠。"这反映出王阳明强调
A.修养本心
B.勤奋好学
C.格物致知
D.学以致用
2018-12-14更新 | 344次组卷 | 16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北宋理学家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一思想体现的主旨是
A.修身养性、择善而从B.求知若渴、博学精思
C.人性庄严、使命崇高D.光宗耀祖、成人君子
2022-03-25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主城区六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吕思勉评价古代某思想家时说,他于致用之学,以及孔门的经,极意考究。他要把天下的物,格得“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后“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该思想家应是
A.孟子B.董仲舒C.朱熹D.王阳明
4 . 一日某学者与弟子讲学至深夜,弟子们正对一个概念困惑不解,恰好府内抓住一小贼,小贼不屑于学者仁义道德的说教式指责。学者随即命令小贼脱衣服,小贼无奈照做,直到脱到最后遮身之物,小贼拼死不再脱。学者弟子们豁然顿悟老师的用意。据此可知,老师意在
A.让弟子们懂得“心静自然凉”B.教导弟子求学应“格物致知”
C.采用案例教学解释“致良知”D.深刻解读“存天理,灭人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人心是天渊。心之本体,无所不该,原是一个天。提出这一主张的思想家是
A.程顾B.陆九渊C.王阳明D.李货
2021-09-24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二)历史试题
6 . 两宋时期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A.孔子、孟子、荀子B.程颢、程颐、朱熹
C.陆九渊、王守仁、李贽D.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南宋朱熹关于“理生万物”的学说,吸取并发展了周敦颐《太极图说》的理论,承认周敦颐所提出的宇宙生化的基本秩序:太极(理) 气(阴阳) 五行(水火木金土) 万物。并认为 “理”像似“月印万川,洒在江湖,则随处可见”。这说明
A.朱子之学是主观唯心主义B.理学受到佛、道思想影响
C.理学背离了儒学发展方向D.程朱理学的理论博大精深
2021-03-13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江北区字水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按所提要求作答。

材料一     孟子指出:“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荀子认为:“筐箧已富,府库已实,而百姓贫。夫是之谓,上溢而下漏,人不可以守,出不可以战,则倾覆灭亡可立而待也。”

材料二     北宋理学家张载强调指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南宋朱熹说:“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得之以为性,其张字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材料三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与黄宗羲同时代的顾炎武在其所著的《日知录》中骂道:“古之圣人以公心待天下之人,胙之上而分之国:今之居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所谓天子者,执天下之大权者也,其执大权,奈何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而权乃归之天子、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而天子之权乃益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子和荀子的共同主张,并指出他们的这一主张所追求的政治目标。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张载等宋代理学家的思想情怀,并概括朱熹等理学家为“天地立心”最突出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概括其基本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观点的影响。
2021-03-13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江北区字水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波士顿犹太人屠杀纪念碑写道:“他们来抓犹太人,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犹太人;他们接着来抓工会会员,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工会会员;他们再来抓天主教徒,我没有说话,因为我是新教教徒;他们最后来抓我,这时已经没有人替我说话了。”下列观点和上述说法相似的是
A.“恻隐之心”
B.“心即理”
C.“格物致知”
D.“致良知”
10 . “或问:格物须物物格之,还只格一物而万理皆知?曰:怎得便会贯通?若只格一物便通众理,虽颜子亦不敢如此道。须是今日格一件,明日又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材料体现了朱熹
A.希望通过实验途径寻求科学真理
B.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和等级制度
C.注重社会实践活动和探究的思想
D.强调个体的价值和人性的尊严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