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学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1 . 古代某位思想家主张人要加强自身修养,发掘内心的善性,做到“致良知”“知行合一”这样人人皆可以成为圣人,这位思想家是
A.孔子B.朱熹C.陆九渊D.王阳明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李二曲说:至先生(指王阳明)始拮致良知'三字,以泄千载不传之秘:一言之下,令人洞彻本面,愚夫愚妇,成可循之以入道,此万世功也。”这表明陆王心学
A.在社会教化上有重要作用B.压抑人们的自然欲求
C.本质上维护封建统治秩序D.对后世影响较为深远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明朝中期,程朱理学僵化,王阳明提出一套以“致良知”为核心的理论。他认为“良知”就是隐藏在每个人心中的“天理”,往往被私欲遮蔽,需要重新发现、扩充、实行,这样就可以达到圣贤境界。据此可知,这一理论
A.主张向外探究寻求真理B.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C.冲破了儒家思想的范畴D.受到人文主义精神影响
4 . 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长期居于主导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激烈变革的时代为背景,以崛起的士阶层为骨干,以兴旺的私学为基地,战 国时代,学术思想界出现了诸子并起,学派林立,相互驳难的空前繁荣的文化气象,揭开了中 国文化史上最为光彩夺目的篇章。

——摘编自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 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宋明时期,儒家思想发展到了理学阶段。表2为理学不同学派的核心主张。

代表学派核心主张
“理”是万物的本原,强调格物致知
“心是万物的本原”“心就是理,强调内心的修养”

表2


(1)材料一中“空前繁荣的文化气象”指的是什么?任举一位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并说明其主要主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董仲舒的主张,并说明其提出该主张的目的。
(3)完成表2,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学的思想来源。
(4)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长期居于主导地位的原因。
5 . 宋代书院非常重视历史教育。朱熹认为学生应该“多读经史,博通古今”才能有可能有为于时,有补于世;陆九渊则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汉书・食货志》《周官・考工记》。据此可知,二人在教学理念方面都主张
A.学以治事B.格物致知C.身体力行D.存理节欲
7 . 大约在公元6世纪末,中国佛教提出了"一念三千"的命题,强调从自己的"一念"之中,就足以窥见世间万象,修行重在修心。南宋时期,陆九渊提出了"吾心即是宇宙"的口号,认为反省内心即可领悟天理。由此可推知
A.佛学理论在南宋时期实现本土化B.心学借鉴佛教理念丰富穷理途径
C.陆王心学与佛学方法论根本不同D.佛教借助儒学理论得以广泛传播
8 . 某班活动课举行历史研讨会,主题是“儒家思想的产生与发展”。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春秋战国——孔子、孟子B.西汉时期——朱熹、黄宗羲
C.两宋时期——程颐、董仲舒D.明清时期——荀子、王阳明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宋代,儒学家们突破了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这一体系的集大成者是南宋的
A.二程B.朱熹C.陆九渊D.王守仁
10 . 有一种思想认为“理”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准则。这种思想属于
A.孔孟儒学B.宋明理学C.墨家学说D.董仲舒新儒学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