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学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0 道试题
1 . 阅读表格,回答问题。
时期代表人物思想主张
春秋孔子“仁”“克己复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战国孟子
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合一”“君权神授”
宋朝朱熹“存天理,灭人欲”;三纲五常就是天理
明清之际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表格①②处的内容。(至少写出两种思想主张)
(2)结合所学知识,为表格内容拟定一个恰当主题。
(3)新文化运动期间,有人甚至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请谈谈如何正确看待儒家思想?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宋朝理学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下列选项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A.隆礼至法,则国有常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D.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二程遗书》中记载:“万物能有是理……至如一物一事,虽小皆有是理。”这体现了
A.理是万物的本原B.知行合一的主张
C.工商皆本的观念D.经世致用的思想
4 . 甲问:“你看这朵花,在山间自开自落,你的心能控制它吗?难道你的心让它开它才开的,你的心让它落它才落的?”乙答:“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他们探讨的是
A.心外无物B.知行合一C.万法唯识D.格物致知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曾说:“朱熹最重要也是在后世影响最广泛的著作是《家礼》。”“朱熹对于自己提倡的理学原则如何进入生活世界是相当注意的,他反复强调这种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对于朱熹的作用,作者认为实现了儒家的
A.道德化和宗教化B.政治化C.世俗化和普及化D.哲学化
2020-03-12更新 | 286次组卷 | 92卷引用: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南街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修身方式,何者为先?”最能体现两宋时期学者答案的是
A.以仁为本,仁者爱人B.道法自然,清静无为
C.以法为本,一断于法D.正心诚意,格物致知
8 . 中国古代某思想家提出致良知。良知就是每个人心中的“天理”,需要重新发现、扩充和践行,就可以达到圣贤境界。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激励人们奋发立志,又隐含一定的平等叛逆色彩。这位思想家是
A.顾炎武B.王守仁C.王夫之D.朱熹
9 . 宋淳熙二年,朱熹与陆九渊兄弟有一场“鹅湖之会”的著名学术论。读下表可知,两派的分歧在于
学术人物各自主张
朱熹论及教人,朱子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
陆九渊、陆九韶二陆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

A.世界本原之争B.治学方法之争C.唯物唯心之争D.道统思想之争
2019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如图为朱熹所著《小学集注》《童蒙须知》等读本的页面。这种重在规范儿童日常行为习惯的读本自元朝起成为蒙学教材,一直延续到近代。这表明朱熹(       )

A.开始以儒家伦常为教育内容B.推进了儒学的普及和通俗化
C.注重“知行合一”开启民智D.顺应了儒学复兴的发展趋势
2020-02-11更新 | 206次组卷 | 4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黑龙江省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