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学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宋代儒学家,兴起一股研究《易经》热,北宋时期的周敦颐专门写有《太极图说》主题,程颐和朱熹都专门为《周易》作注。这一现象的出现
A.体现儒学深受道教影响B.反映佛教与儒家有相通之处
C.促进儒学的哲学思辨化D.导致宋代儒学地位受到冲击
2022-06-05更新 | 1090次组卷 | 10卷引用:专题03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检测卷(新教材新高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弟子徐爱问:“如今有些人知道对父母孝顺,实际上却不能做到孝顺,可见知与行分明就是两件事。”王阳明说:“这已经被私欲隔断了,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比如,某人一定是真正的孝敬侍奉了父母,我们才能说他知道孝顺”。在此王阳明强调的是(     
A.知易行难B.知行合一C.存理灭欲D.孝悌为本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北宋理学家张载认为人有本质为善的“天地之性”和有善有恶的“气质之性”,如“气质恶者,学能即移……但拂去旧日所为,使动作皆中礼,则气质自然全好。今人所以多为气所使,而不得为贤者,盖不知学。”据此可知,张载主张
A.善恶的气质可以相互转化B.恢复等级尊卑有序的状态
C.以礼为标准强调学的作用D.发展学校教育使人人向善
2022-05-17更新 | 978次组卷 | 25卷引用:二轮拔高卷4-【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广东专用)
4 . 朱熹之学讲"格物致知",以心物为两事,主以心格外物,致天理存、人欲灭。王守仁则认为人心本与天理相系,不当由外物求天理而当求于本心。由此可知,二者的分歧在于
A.宇宙万物的本原所在B.求理的方式和途径
C.科技知识的重视程度D.儒学的地位和作用
2022-02-19更新 | 779次组卷 | 9卷引用:专题06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危机-备战2023年山东历史新高考【3年真题+1年模考】精练【学科网名师堂】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明中期以来,王阳明提出“致良知”,标榜“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王艮“离经叛道”,认为百姓为国家之本,草莽匹夫亦应关心国家天下大事;李贽抨击“道统说”,主张民利高于君利。这说明
A.儒学价值出现严重危机B.早期人文主义思潮萌发
C.平民社会地位大幅提升D.经世致用学说受到推崇
2022-05-27更新 | 691次组卷 | 4卷引用:高频考点20宋明理学-【高频考点专练】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题汇编(第一辑)(全国通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朱熹说:“遇事触物,皆撞着这个道理:事君便遇忠,事亲便遇孝,居处便恭,执事便敬,与人便忠,以至参前倚衡,无往而不见这个道理。”这一观点旨在强调(       
A.亟须重塑传统儒家文化价值观B.以伦理道德规范人的日常行为
C.通过内心反省实现个人的价值D.不同身份承担不同的社会责任
2022-05-26更新 | 1177次组卷 | 14卷引用:第04练宋元时期:中国古代文明的繁荣-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全国通用)
7 . 明代龚信在《古今医鉴》中提出医生要"心存仁义""不计其功,不谋其利。不论贫富;施药一例”。清代徐大椿在《医学源流论》中说∶"今之学医者,皆无聊之甚。习此医者以为衣食之计耳。孰知医之为道,乃古圣人所以泄天地之密,夺造化之权,以救人生死。"这反映了
A."等贵贱"的政治理想B."好利恶害"的人性观
C."存理灭欲"的义利观D."知行合一"的实践论
2022-01-02更新 | 618次组卷 | 5卷引用:专题0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2022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全国通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关于古礼与现实社会的关系问题,朱熹认为"古今异便,风俗不同,虽有崇儒重道之君,知经好学之士,亦不得尽由古礼以复于三代之盛,共因时述作,随事讨论,以为一国一家之制者,固未必皆得先王义起之意"。朱熹的这一论述意在
A.改变儒学的社会功能B.确立儒学的正统地位
C.推动儒学的顺时更新D.摒弃儒家的礼制传统
2022-03-26更新 | 859次组卷 | 22卷引用:中国古代史单元检测(练)-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王阳明认为,人子有父母之丧,哭与不哭,完全决定于个人”由衷”的情感,而不是“循守格套",情不由衷,在吊客面前“作伪”。据此可知,王阳明
A.摆脱了儒学思想束缚B.否定纲常伦理道德
C.突出个体的自我意识D.倡导知行合一思想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朱熹盛赞并为之作跋的《程董二先生学则》规定:“读书必专一,写字必楷敬。几案必整齐,堂室必洁净。相呼必以齿,接见必有定。”每条之下均提出具体要求,如“读书必专一”要求:“非圣贤之书勿读,无益之文勿观”;“相呼必以齿”要求:“年长倍者以丈,十年长者以兄,年相若以字,勿以尔汝。书问称谓亦如之。”该学则
A.旨在引导学生考取功名B.说明文人社会地位提高
C.表明程朱理学正式形成D.重在规范言行提高修养
2022-03-30更新 | 416次组卷 | 7卷引用:二轮拔高卷7-【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广东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