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学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朱熹赞赏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关于月亮盈亏的解释,并用“阴阳”的相互作用,解释自然界的雷电、霜雪、彩虹的成因,批判前人的神秘主义错误。而金元四大医家之一的朱震亨把其最得力的医学著作命名为《格致余论》。这表明(     
A.古代中国科技重道德轻技术B.科技与理学有共通之处
C.传统科技注重理论规律探索D.完整的科学体系已形成
2 . 这一思想体系的核心在于构建这样一个观念共识:应当(人事伦常)—必然(宇宙规律),以禁欲主义的形式将人事伦常提高到超道德的本体地位,从而构成了对唐宋时期商品经济背景下形成的功利主义、个人主义等一系列所谓异端的行为再规范,这一思想体系(     
A.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B.重建了儒家学说的信仰体系
C.凸显了经世致用的治学之风D.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时代诉求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弟子徐爱问:“如今有些人知道对父母孝顺,实际上却不能做到孝顺,可见知与行分明就是两件事。”王阳明说:“这已经被私欲隔断了,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比如,某人一定是真正的孝敬侍奉了父母,我们才能说他知道孝顺”。在此王阳明强调的是(     
A.知易行难B.知行合一C.存理灭欲D.孝悌为本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朱熹针对当时有些儒者“徒知而不行”的学风,批评指出“大抵今日之弊,务讲学者多阙于践履”,认为“既致知,又须力行。若致知,而不力行,与不知同。”在此,朱熹(     
A.蔑视权威和教条B.力图唤醒内心的良知
C.捍卫道学家尊严D.强调学术为现实服务
2022-10-15更新 | 1690次组卷 | 17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北宋理学家张载认为人有本质为善的“天地之性”和有善有恶的“气质之性”,如“气质恶者,学能即移……但拂去旧日所为,使动作皆中礼,则气质自然全好。今人所以多为气所使,而不得为贤者,盖不知学。”据此可知,张载主张
A.善恶的气质可以相互转化B.恢复等级尊卑有序的状态
C.以礼为标准强调学的作用D.发展学校教育使人人向善
2022-05-17更新 | 978次组卷 | 25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潮阳林百欣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有学者指出:“朱子学体系具有鲜明的古希腊哲学中的自然学性质。”朱熹从高山上残留的螺蚌壳论证此处原先是海洋,由于地质变迁隆起变为陆地。三百年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才提出了与此相同的看法。由此可知
A.东西方文化同宗同源B.朱子理学具有思辨性
C.宋代科技领先于世界D.朱熹侧重于自然探究
7 . 朱熹之学讲"格物致知",以心物为两事,主以心格外物,致天理存、人欲灭。王守仁则认为人心本与天理相系,不当由外物求天理而当求于本心。由此可知,二者的分歧在于
A.宇宙万物的本原所在B.求理的方式和途径
C.科技知识的重视程度D.儒学的地位和作用
2022-02-19更新 | 779次组卷 | 9卷引用:浙江省平阳县万全综合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朱熹说:“遇事触物,皆撞着这个道理:事君便遇忠,事亲便遇孝,居处便恭,执事便敬,与人便忠,以至参前倚衡,无往而不见这个道理。”这一观点旨在强调(       
A.亟须重塑传统儒家文化价值观B.以伦理道德规范人的日常行为
C.通过内心反省实现个人的价值D.不同身份承担不同的社会责任
2022-05-26更新 | 1177次组卷 | 14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明代龚信在《古今医鉴》中提出医生要"心存仁义""不计其功,不谋其利。不论贫富;施药一例”。清代徐大椿在《医学源流论》中说∶"今之学医者,皆无聊之甚。习此医者以为衣食之计耳。孰知医之为道,乃古圣人所以泄天地之密,夺造化之权,以救人生死。"这反映了
A."等贵贱"的政治理想B."好利恶害"的人性观
C."存理灭欲"的义利观D."知行合一"的实践论
2022-01-02更新 | 618次组卷 | 5卷引用: 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收心考试历史试题
10 . 朱熹认为历史、自然、医学、名物和制度等知识的学习对于儿童心性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对儿童追求圣人境界的引导效果要远远大于抽象而空洞的理论讲解。朱熹的这一认识蕴含(       
A.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B.格物致知的教育理念
C.知行合一的哲学主张D.注重实践的务实精神
2022-09-07更新 | 927次组卷 | 17卷引用:广东省清远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