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末清初思想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思想的产生与社会的变动有着密切的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时代社会剧烈变动,各派政治力量大分化大改组,社会中不尽如人意的弊端暴露无疑,思想家们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出于对现实的不满,他们不是向前看而是向后看,复古与怀旧成为一股思潮。

——樊树志《国史概要》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思潮的代表人物的其相关主张。

材料二   汉武帝元光元年策试贤良诏问:【朕】永惟万事之统……欲问大道之要,至论之极。(董仲舒)对曰:“古之王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

——班固《汉书·董仲舒传》


(2)据材料概括董仲舒应对汉武帝“大道之要,至论之极”的主要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汉代开始,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法、儒思想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三   夫子所以教人者,无非以立天下之人伦。……是故有人伦,然后有风俗;有风俗,然后有政事;有政事,然后有国家。

——顾炎武《华阴王氏宗祠记》


(3)顾炎武以社会教化作为拯救时代的重要途径。依据材料三,指出顾炎武认为天下昌明的社会表象,并分析顾炎武产生该思想的时代背景。
2019-08-15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拓展训练1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明清之际,西方传教士往往凭借历算、地理、火炮等知识,作为传教的手段,主要是利用当时中国士大夫的
A.程朱理学
B.陆王心学
C.经世致用
D.考据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3 .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盖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与这一论断的精神实质较为接近的是 (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民为根本C.天下为公D.民贵君轻
2019-01-30更新 | 2820次组卷 | 85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拓展训练1
4 .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今将静百姓之心,而改其行,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也”。在此,顾炎武强调( )
A.培养人才,经世致用B.弘扬道德,规范言行
C.富足百姓,移风易俗D.教化民众,静心明志
2019-01-30更新 | 2546次组卷 | 75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拓展训练2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指出:“选举之不慎而守令(太守、县令)残民,……郡县者,非天子之利也,国祚所以不长也,而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对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郡县制
A.导致秦短命而亡
B.有利于君主专制
C.不利于巩固政权
D.更有利于百姓
2017-10-28更新 | 225次组卷 | 15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拓展训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黄宗羲认为:“(君主)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日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这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
A.君主制度摇摇欲坠
B.启蒙思想已有萌芽
C.纲常礼教全面崩溃
D.资产阶级日益壮大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说:“宰相无权,则天下无纲,天下无纲而不乱者,未之或有。”因此他希望君主能“虚静以统天下”。下列思想与王夫之这一主张最为相近的是
A.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
B.韩非的中央集权思想
C.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
D.孔子的仁者爱人思想
2016-11-27更新 | 714次组卷 | 22卷引用:【全国百强校】辽宁省葫芦岛市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拓展训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