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清之际批判思想的产生条件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8 道试题
1 .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是明清之际著名的思想家,他们的思想实质上是
A.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B.宋明理学的深化和发展
C.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复兴D.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兴起
2020-08-09更新 | 279次组卷 | 50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汾阳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清史专家黄爱平指出:“明末清初,是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重要历史时期,也是传统学术发展演变的重要转折阶段……天地翻覆的磨难中,中国传统学术(儒家思想)完成了由宋明时期的思辨哲学向清代传统经学的转变。”对出现这种“转变”理解不正确的是
A.理学向经世致用思想转变是这种转变的表现
B.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是这种转变的根源
C.明清学术思想的发展受政治环境的变化影响
D.彻底冲破了宋明理学弊端是这种转变的影响
2020-07-28更新 | 244次组卷 | 33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景胜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下面是某位同学所画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发展的示意图。其中,符合阶段④历史特征叙述的是
A.新儒学具有民主启蒙的意味,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转型
B.继承先秦儒家民本思想,根本上冲击了封建专制统治
C.以王夫之为代表的经世致用思想,开向西方学习先河
D.批判理学和抨击君主专制的新儒学未能成为社会主流
2020-01-10更新 | 632次组卷 | 25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英才学校高中部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在价值层面上,贵族化是宋明理学的根本特征。理学家否定现实社会中个人的生命、情感、欲望等世俗价值,而明末一些儒家学者在价值取向上正好与之相反,肯定“财之与势固英雄之所必资,而大圣人之所必用”,是“吾人禀赋之自然”。这说明
A.世俗化是明末儒学主流B.经济发展导致思想变化
C.理学认为人性违背天理D.明末市民文学得到发展
2020-01-01更新 | 1229次组卷 | 80卷引用:2017届山西省临汾市高三考前适应性训练考试(三)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5 . 明清之际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由此形成了什么思想
A.经世致用思想B.君主批判思想C.自由平等思想D.重农抑商思想
2020-01-01更新 | 344次组卷 | 72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黄陵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普通班)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有学者认为:“清初三大儒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哲学思想是对明末道德人心危机的坚强回应。他们不约而同地批评程、朱、陆、王……他们全部的哲学努力,既不是什么启蒙,也不是对理学的接着讲,而是扬弃或终结理学,以呼唤儒家基本价值观念的重新回归。”从中可知
A.理学不利于约束道德人心B.清代儒学回归孔孟本源
C.理学失去了传统主流地位D.儒学在危机中努力重建
2019-12-09更新 | 614次组卷 | 67卷引用:山西省芮城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7 .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的《中国文化概论》写道:“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制度。”他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的根源是
A.黄宗羲等代表地主阶级利益
B.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
C.资本主义萌芽十分微弱
D.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2019-11-10更新 | 609次组卷 | 49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与这一经济现象相关,产生了一股具有批判色彩的思潮。其中,最能从本质上体现时代发展要求的是
A.“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强调人欲的合理性
B.批判君主专制
C.主张“经世致用”
D.提出“工商皆本”
2019-10-21更新 | 252次组卷 | 41卷引用:2014-2015学年山西大同市第一中学高二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9 . 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作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藩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材料中所说的“异质”(  )
A.没有突破先秦儒家思想的范畴
B.体现了新兴市民阶层的诉求
C.是封建社会晚期“西学东渐”的产物
D.对当时中国的社会转型影响巨大
2019-10-12更新 | 1814次组卷 | 125卷引用:2015届山西太原市第五中学高三5月月考文综历史试卷
10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此无他,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鸣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所谓天子者,执天下之大权者也。其执大权奈何?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而权乃归之于天子。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而天子之权乃益尊。后世有不善治者出焉,尽天下一切之权而收之在上。而万几之广,固非一人之所能操也。

——顾炎武《日知录》

材料三   “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逆之所可私,而抑非一姓之私也。……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国祚之不长,为一姓言也,非公义也。秦之所以获罪于万世者,私己而已矣。斥秦之私,而欲私其子孙以长存,又岂天下之大公哉!”

——王夫之《读通鉴论》

方且割万有,专己私,侈身臂,矜总持,不纵以权,不强其辅,则所以善役天下而救其祸者,荡然无所利赖。

——王夫之《黄书》

材料四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只能……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黄宗羲的主要观点。
(2)针对材料一存在的现象,顾炎武提出何种解决方法?理由是什么?
(3)材料三中王夫之实际上是否定了当时政治制度的哪些方面?
(4)综合材料一、二、三,指出三者思想的共同之处。结合材料四,从政治、经济方面分析产生这种进步思想的原因,并对其作简要评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