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清之际批判思想的产生条件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9 道试题
1 . 有学者在评论古代某一时期思想状况时发生感慨:“这一阶段思想的特殊风貌及其大趋向和心性之学垄断的时代比起来,真是一个思想大解放的时代。最难得的是,他们的言语之间往往充盈着人道的热情,形成一股感人的张力。”这一时期是
A.春秋战国
B.秦汉之际
C.明末清初
D.清末民初
2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韩非子在《有度》篇中说:“威不两错,制不二门。”这是韩非子借用《管子•明法篇》中的话,即“威势独在于主,则群臣畏惧;威势分于臣,则令不行。故明主之治天下也,威势独在于主,而不与群臣共。”故曰“威不两错。”又曰:“法政独出于主,则天下服德;法政出于臣,则民不听。故明主之治天下也,法政独制于主,而不从臣出。”故曰“制不二门。”

材料二   董仲舒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统一,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认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材料三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害者,君而已矣。”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二、三的核心思想。
(2)从韩非子到董仲舒生活的时代,儒家思想的地位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
(3)分析材料三中核心思想的特点及其产生的主要原因。
3 . 从汉代至明清,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的总趋势是
A.不断传承发展,服务专制皇权B.直面社会现实,逐渐关注民生
C.根植自然经济,重视科技发展D.博采众家之长,紧随世界潮流
4 . 明清之际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产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不包括
A.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B.市民工商业者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
C.封建专制统治出现危机D.儒家思想受到西方思想冲击,地位动摇
5 . 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倡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这主要是基于他们
A.反映资本主义时代要求B.对现实政治与社会的叛逆
C.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启发D.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与反思
2020-01-18更新 | 100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大练习历史试题
6 . “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的更近。”这里“新的历史条件”是指
①蓬勃发展的商品经济
②新的生产因素和生产关系的萌芽
③思想界因循守旧,陈腐不化
④封建王朝专制主义的腐败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2019-05-21更新 | 108次组卷 | 36卷引用:2010年浙江省衢州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7 . 明末清初,出现了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三大进步思想家。其思想与传统儒家思想的关系是(       )
A.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一种彻底否定B.完全拘泥于传统儒学的藩篱
C.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D.从根本上动摇了儒学思想的主导地位
2016-11-27更新 | 247次组卷 | 20卷引用:河北省衡水中学2009-201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李贽大胆地向正统思想发出挑战。他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他认为穿衣吃饭就是“人伦物理”,人不能脱离基本的物质生活去空谈仁义道德。这一思想能够反映出
A.道学家的忠孝观念
B.反对君主专制成为思想主流
C.正统思想发生了转变
D.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2018-12-06更新 | 140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汉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9 . 易白沙“早岁读梨洲、船山、亭林遗书,于是有革命之志”,民国初年著《帝国春秋》,揭露历代帝王荒淫腐朽、残暴害民的罪恶。孙中山为这部书题写书名,章太炎称誉此书“神采有异”。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明清之际反专制思想成为革命党的理论旗帜
B.“梨洲、船山、亭林”等人具有近代民权意识
C.推翻君主专制在19世纪末已成为大众共识
D.明清之际思想成为近代社会进步思想的先声
10 . 某思想家说:“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为万民,非为一姓也。”他所反对的是
A.民主共和制度
B.陈腐的封建伦理纲常
C.君主专制制度
D.君主立宪制度
2019-01-19更新 | 101次组卷 | 26卷引用:2010年河南临颍二高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