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清之际批判思想的产生条件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6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鼎革之际,中国社会经历了“海徙山移”的历史巨变,士人们开始对传统帝制时代的君主专制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反思。其中唐甄(16301704)以平等思想激烈地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主义,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上一位比较系统、全面地论述平等问题的思想家。唐甄从人的自然生理角度论述欲望是人与生俱来的,追求生存和发展是人天然的权利。他又提出“天地之道故平,平则万物各得其所。及其不平也。此厚则彼薄,此乐则彼忧……人之生也,无不同也”。在此基础上,他还提出建立新的君臣关系,批判社会贫富悬殊。在家庭伦理领域,唐甄提出“父母,一也:父之父母,母之父母,亦一也。男女,一也;男之子,女之子,亦一也”,主张夫妇之间应该“敬且和”。

——摘编自梁靖《唐甄的平等思想及其特色》

材料二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黑人是最早和最热心斥责欧洲兴起法西斯主义的美国人”。据统计,截至1940年冬,美国75%的国防工业不接受黑人,即使到19413月,在17.5万名接受过国防工业生产培训的人中,也只有4600名黑人。二战使黑人看到了争取种族平等的希望,二战期间,美国国内各种关心种族权利的组织空前活跃。在大萧条中失业的黑人工人也终于因为战争再次找到工作,但是战争的结束也意味着这一切的结束。如黑人作家詹姆斯·鲍德温指出的那样,他们所受的待遇使美国白人大大丧失了人们的尊重。战争前后的经历刺激了黑人的民族意识、平等意识和寻求变革的渴望。二战期间黑人反种族歧视的斗争最终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发展为声势浩大的民权运动。

——摘编自燕青《浅析二战对于美国黑人民权运动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甄平等思想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前后美国黑人的平等意识与唐甄平等思想的共同诉求,并分别简评二者的影响。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致用是指讲求儒家经学以服务于现实社会的一种儒学传统思想,它是“治国平天下”政治抱负付诸实践的体现。明中后期,党争激烈、阉党把持朝政,社会矛盾激化;“南倭北虏”横行,严重威胁统治稳定。以“经世致用”为标榜的知识分子认为陈旧的学术已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如著名思想家王廷相指出:“近世好高迂腐之儒,不知国家养贤育才,将以辅治,乃倡为讲求良知,体认天理之说,使后生小子澄心白坐,聚首虚谈……误人家国之事者几希矣。”当时,西方近代技术传入后,传统的“重德轻艺”观念受到冲击,他们便开始关注与富国强兵相关联的“可施于用”的经世致用之学。

——编自杨绪敏《明代经世致用思潮的兴起及对学术研究的影响》

材料二   战争中,中国不堪一击,高唱“经世”的知识分子在惨痛之余,不再顽固强调“内诸夏而外夷狄”,转而用理智的眼光来认识中国与诸夷,“师夷”成为一时潮流。同时,他们对顽固派将机器诬蔑为“奇技淫巧”的看法进行了批判,认为“有用之物,即奇技而非淫巧”;并以“求富”为口号,对传统的“重本抑末”政策进行否定。

——摘编自田永秀、刘斌《经世致用思想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后期经世致用之学出现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经世致用思想由传统向近代转变的表现。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到了宋代,由于知识传播的成本大幅下降,士绅的规模日渐扩大。士绅阶层是平民社会当中连接国家与个人的中介,将一君万民的社会结构联系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北宋)张载庄严宣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文天祥、东林党人在异族强权或腐朽政治势力面前,正气浩然,风骨铮铮,无不浸润了理学的精神价值与道德理想。三鲷八条目则进一步内化于一般士绅的心性当中,日常的洒扫应对亦可体会天地之理,修身齐家亦有治国平天下之功,理学的精神也因此自觉深入到民间基层。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要》

材料二 清初思想家在许多问题上继续发扬光大了晩明的进步思想,比如王夫之强调天理与人情的协调统一;唐甄鳇续批判男尊女卑,主张男女平等;陈子龙编《明经世文编》意在提醒士人对国计民生的注意,顾炎武的《天下郡国利病书》等都是这种精神指导下的成果。这殷实学思湖直接引发了清代中叶的朴学学术,并且间接开启了近代中国学术的科学精神。

——摘编自曾文柱、赵世瑜《中国社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宋代“理学的精神也因此自觉深入到民间基层”的原因,并说明理学的社会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初的“实学思潮”出现的背景。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家思想能长期居于中国传统文化主流地位的原因。
2023-03-10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行唐启明中学2023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天理是公道与良知。朱熹说:“须知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朱熹区分了“欲”和“人欲”。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朱熹要灭的是“人欲”,又叫“物欲”……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应当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说,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

——摘编自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

材料二:如果要在欧洲文化史上选择一个段落同中国明清之际的进步文化作比较,文艺复兴较为相当。文艺复兴产生的经济条件是在十四五世纪,在地中海沿岸的某些城市已经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萌芽”,而十六七世纪中国的长江中下游也出现了类似的经济态势。文艺复兴的主旨是人文主义,其批判锋芒直指中世纪的神学蒙昧主义、禁欲主义。而中国明清之际诸大师也抨击了宋明理学中的僧侣主义和禁欲主义,提出“饮食男女之欲,人之大共也”,“私欲之中,天理所寓”等新的命题。至于顾、黄、王诸大师在哲学思想、史学思想、自然观中的理性主义,也都与中世纪的蒙昧主义相对立。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程朱理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并说明理学思想的进步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之际进步思想与文艺复兴思想的共同点,并说明原因。
2023-02-22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l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张岱年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我们的传教士告诉我们,那个幅员广漠的中华帝国的政体是可称赞的,它的政体的原则是畏惧、荣誉和品德兼而之。……但是我不晓得,一个国家只有使用棍棒才能让人民做些事情,还有什么荣誉可说呢。……加之,我们的商人从没有告诉我们传教士所谈的这种美德;我们可以参考一下商人们所说的关于那里官吏的掠夺行为。……在那个地方的一切历史里,是连一段表现自由精神的记录都不可能找到的。那里,除了极端的奴役之外,我们将永远看不见其他任何东西。……因此,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的。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三   伏尔泰和其他启蒙思想家视中国为开明君主制的榜样,因为中国皇帝运用儒学的理性价值观来治理国家。对一个被启蒙思想鼓励过的理想的开明的君主来说,与绅士阶层一起商议国是是一个本质特征。伏尔泰相信中国儒家士大夫的文化精神可以作为欧洲社会伦理和政治的榜样。……通过伏尔泰和其他启蒙思想家的努力,中国的道德和政治取代语言和历史,开始对欧洲社会产生重大影响。

——(美)孟德卫《1500~1800,中西方的重大机遇》

材料四   200多年前,欧洲兴起中国文化热。在宗教的欧洲,人的心灵是神的奴隶,人们以为心中如果没有上帝,便有罪恶感。然而,中国儒家文化中的无神论和理性主义,让欧洲人看到了一个不信仰上帝的国度,人民有着积极向上和快乐的心灵,这促进了理性主义哲学的思考。儒家文化中君为轻,民为重,民心决定政权的思想,成为民主思想的源头。当时的欧洲,国家主要由皇权和贵族统治,平民没有受教育的权利,更没有参与政治的权利,欧洲人对中国通过公开考试在平民中选拔官员的制度,极为推崇。

——《近现代西方哲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明末清初中国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的根本原因是什么?l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拿出了怎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2)根据材料二、三,分别概括孟德斯鸠、伏尔泰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认识。他们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评价不同,但其用意相同,请指出其相同的用意是什么?
(3)依据材料四,概括指出中国文化中可供欧洲人借鉴的元素。并简要分析200年前欧洲中国文化热的意义。
2023-02-20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赤峰市赤峰二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历史专家认为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有着紧密的联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税收发展变化情况简表


——整理自贾大泉《宋代赋税结构初探》

材料二   宋代商业已与国计民生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联系生产与消费、支撑城乡经济发展的经济命脉,对当时社会经济生活产生深刻影响,清晰展示出商业发展的历史脉络与演进态势,揭示出宋代工商业文明因素加速生长的时代特色。

——张熙惟《宋代: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高峰》

材料三   属于同一思潮下的各个学派和人物,其有共同的思想倾向性。但一种奔放前进的社 会思潮决不仅仅是刻板单调,千篇一律的重复和事仿,而是在共同的倾向性中显示丰富多彩 的内容和千变万化的风格,彼此影响,互相推动,形成具有时代特色和相当群众基础的社会 思潮。

——苗杨《浅议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1)据材料一,概括北宋税收的主要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工商业文明因素加速生长”导致的社会变化有哪些?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具有时代特色和相当群众基础的社会思潮”的主要内容。
2023-02-09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激烈变革的时代为背景,以崛起的士阶层为骨干,以兴旺的私学为基地,战国时代,学术思想界出现了诸子并起,学派林立,相互驳难的空前繁荣的文化气象,揭开了中国文化史上最为光彩夺目的篇章。

——摘编自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宋代在哲学方面突破了五代以来沉闷、墨守的局面,伴随通经致用,讲求义理以及疑古思潮的兴起,出现了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颐、程颢、朱熹、陆九渊为代表的理学等诸多流派。……宋儒诸子融汇各家,援佛入儒,建构成新儒学体系,不仅升华了抽象思辨,而且高扬士人刚健挺拔的道德理性和节操意识。

——摘编自杨迪《如梦如幻的大宋王朝》

材料三:明清之际是诸种矛盾交织、发生翻天覆地巨变的时代。一方面封建专制集权高度膨胀,礼教纲常愈趋苛严;另一方面统治阶级极端腐败,纲纪凌夷,政教失控,危机四伏,正统礼教的腐朽阴暗面暴露得更加充分。……明中后工商业的发展和近代科学的传入,也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为思想界注入新的时代气息。一些先进知识分子……提出了经世致用的主张,在意识形态领域掀起了一股要求个性解放、平等、自由的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

——摘编自施建中《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中“空前繁荣的文化气象”指的是什么?分析春秋战国时期“揭开了中国文化史上最为光彩夺目的篇章”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理学在传统儒学基础上有哪些创新之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末清初社会思潮出现的历史背景,概括其思想特点。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代阶级矛盾和民族斗争特别尖锐,一些儒家学者想从儒家经典中去寻找新的答案和新的思想武器,以挽救社会危机。北宋中期起,唐代以来主要以诗赋、贴经、墨义取士的做法受到抨击,经义考试逐渐在科举中取得重要地位。从北宋中期起,儒学领域出现了新的现象,主要表现为汉唐学者专事经学笺注的传统遭到废弃,对以贞观年间钦定的《五经正义》为代表的经学旧说产生怀疑,群儒奋起,开创了以己意解经的新时代,逐渐形成了带有两宋鲜明时代特征的新儒学——包括各种儒家学派在内的宋学。从此,儒学开始哲学化。

——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程朱理学在明初作为代表统治者意志的官方哲学地位正式得到确立。在其僵硬冰冷的教条束缚钳制下,人性遭到践踏和扭曲。随着明王朝统治腐败而松弛,新的社会经济因素的萌动,程朱理学逐渐失去了控制力。晚明时期,出现了一种“率性而为”的风气,出现了一大批任性自适、狂放不羁的文人学士。著名文学家汤显祖言:“世总为情,情生诗歌”,冯梦龙甚至主张以情教代替礼教,在这股“尊情”思潮的影响之下,晚明的诗文、小说的创作中无不以情感为纲。明代文人则注重的是市民色彩之“情欲”。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张岱(1597 ~1689年)也认为,“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这里的“癖”,就是鲜明突异的个性。

——摘编自王国健《晚明个性解放思潮与小说人物性格》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宋中期儒学领域新现象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明时期个性解放思潮形成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背景。
2023-01-05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第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战国末期到西汉中期的社会,(统治者)通过选择,在诸子百家中逐渐确立了儒家的地位。儒家善于继承前朝的典章制度,并与时推移,加以适当的因革损益,使之合于当世,便于应用。其生聚教训之策,更足以内裕民生而外服四夷。内裕民生应视为安邦之本。在分配经济资源,在财产与权力的再分配过程中,儒家满足人民的一个基本公正合理的要求,强调民生,制民恒产,主张惠民、富民、教民,缩小贫富差距。其推行的文官制度、教育制度,为平民、为农家子弟提供了受教育及参与政治的机会。这种制度的建构本身,是儒家理念促成的。这个制度文明背后的理念,是维系人心,协调社会人心的以“仁爱”为核心的价值系统。

——摘编自郭齐勇《儒学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中国现代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战国末期到西汉中期的社会是如何通过选择确立儒家地位的,并说明其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以隋唐到明清的儒学地位为例,阐述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要求: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清之际的士人在面对这样一个现实的时候是如此感知和行动的:“对正统观念较强的士大夫来说,他们认为当时的天下是乱哄哄的。”所以希冀恢复儒家的礼治来重建四民社会的秩序,并对抗当时亦十分流行的佛道礼义。江浙地区的士人们还编撰和刊行行为仪则的小册子,多以“戒”或“约”为名,其中以刘宗周的《人谱》最具影响力。这股风气的涟漪投放到日常生活中,便是具有公开性质的日谱的大量出现,而此种修身日记的内容则体现着道德的判断标准由内转向外,由虚转向实。

——摘编自程曼《“风”过而“心”动:清代政治压力引起的文化反应》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士人主张重建四民社会的背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