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清之际批判思想的产生条件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其核心内容是“亲亲”“尊尊”,强调“亲亲有术”“爱有差等”。封建等级制度到汉代得到进一步强化,董仲舒提出“王道之三纲可上溯于天”,对其作了宗教神学的论证。朱熹则把它发展为神秘的“天理”,王阳明则宣扬“心即理”,认为人人具有先天的维护等级制度的“良知”。王艮在解释“百姓日用之道”时,认为无论贵贱贤愚都具有共同的物质欲求。何心隐则明确提出了“凡有血气者莫不亲,莫不尊”。

——摘编自丁冠之《论明清实学的早期启蒙思想》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任意提取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述完整、准确。)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古代思想的演进

夏商受天命而王、听命于神
西周敬天保民,“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
春秋战国为政以德、仁政、隆礼重法、无为而治、兼爱非攻、以法治国
秦朝焚书坑儒,“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汉朝黄老无为,与民休息;尊崇儒术
魏晋佛、道盛行,贵儒尊道,玄学产生
隋唐三教合归儒,三教并行
宋元“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
明清致良知,陆王心学;李贽等活跃儒家思想

——摘编自李丹《论中国古代治国思想的嬗变》


社会思想与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关系密切。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中的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末清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较为特殊和敏感的时期,因清代乃是满人入关后建立的新朝,其政权易手发生的鼎革含义与前朝以汉人为主体的更新换代大有不同。这段历史基本可以看作是明朝末年思想启蒙的延续与遗响。思想启蒙被视为中国传统学问开始对西学输入做出的频繁回应,并孕育出新的观念,与此时中国社会中出现的商业资本主义萌芽同步发生,形成互动态势。对压抑人性的批判和对情欲生活方式的肯定,构成了反专制的舆论基础,是对近代欧洲人性论解放潮流的呼应。

——摘编自杨念群《明末清初思想文化研究范式的转移——以近百年相关讨论为中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明清之际的思想与社会发展”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持论有据,表达清晰。)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存在两个最独特最鲜明的现象:一个现象是社会结构的停滞性。自秦汉大一统帝国建立一直到清朝,社会组织方式一直保持着基本相同的形态。另一个重大现象是社会的周期性大动荡,每隔两三百年,中国社会都要发生一次社会结构毁灭性的崩溃,然后又奇迹般地重建。我们提出的中国社会超稳定系统假说,正是通过分析中国传统社会结购,揭示周期性大动乱和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内在联系。这种超稳定系统特有的组织方式,使得每个王朝鼎盛时期,都呈现出高度繁荣,但是也造成了它在演化中的动态停滞。

——摘编自《开放中的变迁:再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


结合所学习的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对材料观点(一个或者整体)进行评析。(要求:自拟论题、观点明确、表述成文、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世界历史上,有着“五千年不断裂文明”的国家或地区只有中国。这“不断裂”是指作为同一个国家而言,其国民的人类遗传基因与国家文化基因两个方面的历史一直延续不断、世代传承。中华历史文化不是中国的区域文化,也不同于特定时代、王朝及其他政体的文化,更不属于具体哪个族属文化。中华历史文化是多元的“一体”文化,这一文化的本质是国家文化。国家通过对国家文化的认同,保证了国家统一与国家历史文化延续。从“五帝时代”到夏商周、秦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这些不同时代、不同王朝、不同政治实体、不同族属的国家统治者、管理者,坚守着相同的国家文化理念,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国家认同。这种基于国家认同的国家文化就是中华历史文化基因。这种基因不因国家之内的人群、族群与时间不同而改变,故中华历史文化才能形成世界历史上独一无二的“五千年不断裂文明”。

——摘编自刘庆柱《不断裂的文明史:对中国国家认同的五千年考古学解读》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五千年不断裂文明”话题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秦汉至晚清二千多年间,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各有大致不变的方面,但就总的趋势而言,这些方面又并非没有变化。例如,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维持不变,但土地私有日益发展,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这些变化是平和的、渐进的和累积的,从变化迅速的现时代或短时段的眼光看,社会不免呈“停滞”或“缓进”之象,但它的内部实在又酝酿并产生了相当的变化。

——改编自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

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古代历史某一方面的“变与不变”加以阐述。(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阐述时不能抄写材料所举事例。)
2021-06-08更新 | 6891次组卷 | 63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五四前后一般认为中国文化就是孔子思想,就是儒家的学说,就是纲常名教那一套,我看不能这么说。如上所述,可见中国文化一方面随着时代的演进而随时在变,各时代的差异是相当大的,决不能认为存在着一种儿千年来以儒家思想为核心或代表的一成不变的文化。儒家思想始终并没有成为任何一个时期的唯一的统治思想。自五四以来以至近今讨论中国文化,大多数学者似乎都犯了简单化的毛病,把中国文化看成是一种豆古不变且广被于全国的以儒学为核心的文化,而忽视了中国文化既有时代差异,也有其地区差异,这对于深刻理解中国文化当然极为不利。

一一摘自谭其异《中国文化的时代差异和地区差异》

从材料中提出一个论题,结合中国古代史相关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8 . 阅读《思想家的出生地分布及历史地位》表,完成下列要求。

据表中信息,指出一个有关古代或近代思想文化发展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简要说明。(要求:写明趋势,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9 .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   几千年来,中国文化长期延续发展,虽曾经走过曲折的道路,而仍能自我更新,继续前进。这发展更新的思想基础,就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我认为,中国几千年来文化传统的基本精神其主要内涵有四项基本观念,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刚健自强、以和为贵。这些都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精湛思想,亦即中国文化基本精神之所在。中国文化具有优秀传统,同时也具有陈陋传统,简单说来,中国文化的缺陷主要表现于四点:一是等级观念;二是浑沦思维;三是近效取向;四是家族本位。

——摘编自张岱年《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个体意识作为一种思想意识,在发展变迁中会受到社会正统思想的影响。古代中国,儒家思想占据正统地位长达两千年,对于中国古代的个体意识变迁的影响不言而喻,儒家思想经历了孔孟、荀子、董仲舒、朱熹、王守仁等学派的流变,每种流变都对个体意识的发展有着不尽相同的影响。时而促进,时而抑制,时而保守,时而反弹。从孔子的承认个体意识的存在,到孟荀时的有所发展,再到童仲舒和朱熹时代的限制和压制,后经明后期的短暂觉醒,最后重归理学的禁锢。毫无疑问,中国古代个体意识是不断变迁的,这种变迁也是深受中国古代正统思想地深刻影响的。

——摘编自李浩《儒家思想流变对中国古代个体意识变迁的影响》


依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相关知识,提炼材料观点并加以论证。(要求:至少论证两个时期,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