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清之际批判思想的产生条件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传统社会的三大子系统:政治、经济和文化。政治是居高临下的,不仅居第一位,而且包容并支配着经济和文化,造成了所谓“政治一体化”的特殊结构类型。经济是大国政治的经济,即着眼于大国专制集权体制的经济,私人经济没有独立的地位,因而也未能产生的独立的社会力量。文化是高度政治伦理化的文化,着眼于大国专制一统为主旨的意识形态整合的功能,异端思想和形式化的思辨不是没有,而总却被遮蔽,了无光彩。政治高于一切,一切都被政治化,一切都以政治为转移。这种社会生态性的高度倾斜,造成不了什么别的力量去制衡、约束政治系统,成为中国难以走出“中世纪”的症结。

——摘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个观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逻辑严密)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华文化不限于儒家思想,还有法、道、墨、兵、农诸家和先后从外部传来的各宗各派的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等思想文化。儒家思想传到后来也不再是孔学“原儒”,而是吸收了许多别的思想,于是有“道并行而不悖”“外儒内法”等种种说词。此外,中华文化也讲“变易”“变通”,所谓“穷则变,变则通”“功业见乎变”“变而通之以尽利”。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第二版)


根据材料,围绕“中华传统文化”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2022-01-24更新 | 16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艺术班)试题
3 . 下列是各个时代不同地区的孔子像(选自·历史研究),观察图片信息,回答问题。


结合上述不同时代和地区孔子像的信息,任选角度谈谈你的认识。(要求:认识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1-09-04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存在两个最独特最鲜明的现象:一个现象是社会结构的停滞性。自秦汉大一统帝国建立一直到清朝,社会组织方式一直保持着基本相同的形态。另一个重大现象是社会的周期性大动荡,每隔两三百年,中国社会都要发生一次社会结构毁灭性的崩溃,然后又奇迹般地重建。我们提出的中国社会超稳定系统假说,正是通过分析中国传统社会结购,揭示周期性大动乱和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内在联系。这种超稳定系统特有的组织方式,使得每个王朝鼎盛时期,都呈现出高度繁荣,但是也造成了它在演化中的动态停滞。

——摘编自《开放中的变迁:再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


结合所学习的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对材料观点(一个或者整体)进行评析。(要求:自拟论题、观点明确、表述成文、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秦汉至晚清二千多年间,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各有大致不变的方面,但就总的趋势而言,这些方面又并非没有变化。例如,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维持不变,但土地私有日益发展,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这些变化是平和的、渐进的和累积的,从变化迅速的现时代或短时段的眼光看,社会不免呈“停滞”或“缓进”之象,但它的内部实在又酝酿并产生了相当的变化。

——改编自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

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古代历史某一方面的“变与不变”加以阐述。(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阐述时不能抄写材料所举事例。)
2021-06-08更新 | 6891次组卷 | 63卷引用: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2022届高三8月月考历史试题
2021·河北邯郸·一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著名学者郑师渠主编的《中国文化通史(北京师范大学2009年版)对中国历史阶段的分期及各时期的文化特征进行了汇总。

时期特征
先秦中国文化的孕育和奠基时期:由迷信天命到敬德保民、注重礼乐、政治制度不断发展思想领域百家争鸣、民族认同等
秦汉
魏晋隋唐中国文化的辉煌时期:儒释道三家并立、民族文化逐渐融合、南北文化地域特征明显等
宋元
明清前期中国文化盛极而衰的迟暮时期:专制的强化致使思想僵化、西洋科技逐渐传入、文化集大成与僵滞并存等
近代

——据郑师渠等《中国文化通史》


阅读上表,领会作者的编写思路与意图。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空白时期进行补写,并说明理由。(要求:补写内容简明扼要,准确把握历史阶段特征,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7 . 阅读《中国思想家的籍贯分布及历史地位》表,完成下列要求。
时期思想家籍贯历史地位
春秋孔子鲁国,今山东儒家创始人,“至圣先师”
战国孟子邹国,今山东“亚圣”
西汉董仲舒广川,今河北“汉代孔子”
唐代韩愈河南河阳古文运动先驱
南宋朱熹福建尤溪理学集大成者
明中期王阳明浙江余姚心学集大成者
明清之际李贽福建泉州进步思想家
顾炎武江苏昆山
晚清魏源湖南隆回新思潮代表
康有为广东南海维新变法运动发起者
孙中山广东香山民主革命先行者

根据材料,围绕“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趋势”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8 . 阅读《思想家的出生地分布及历史地位》表,完成下列要求。
时期思想家及出生地历史地位或主张
春秋孔子(鲁国人,今山东)儒家创始人,“至圣先师”
战国孟子(邹国人,今山东)“亚圣”
西汉董仲舒(广川,今河北)“汉代孔子”
唐代韩愈(河南河阳)古文运动先驱,开理学之先声
南宋朱熹(福建尤溪)理学集大成者
明朝中期王阳明(浙江余姚)心学集大成者
明清之际李贽(福建泉州)早期启蒙思想家
顾炎武(江苏昆山)
据表中信息,指出一个有关古代思想文化发展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简要说明。(要求:写明趋势,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9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学界对17、18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状况有着不同的看法。一些学者认为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几乎陷于停止状态。如德国哲学家赫尔德在1787年就认为这个帝国的“体内血液循环已经停止,犹如冬眠的动物一般”。近年来我国学术界许多学者提出了自己独到的看法,他们认为明清时期中国的传统社会自身便酝酿着发展与变革的因素,具备向近代转型的基本条件。


提取材料中任一关于17、18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状况的观点并加以分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近百年来的危机,根本上是一个文化的危机。文化土有失调整,就不能应付新的文化局势。中国近代政治军事上的国耻,也许可以说是起于鸦片战争,中国学术文化上的国耻、却早在鸦片战争之前.儒家思想之正式被中国青年们猛烈地反对,虽说是起于新文化运动,但儒家思想的消沉、僵化、无生气,失掉孔孟的真精神和应付新文化需要的无能,却早腐蚀在五四运动以前。儒家思想在中国文化生活上失掉了自主权,丧失了新生命,才是中华民族的最大危机。材料提供了一个中国近代学者对文化的反思,其中蕴含了诸多启示。


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中国近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2019-03-05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重庆市主城区七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