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清之际批判思想的产生条件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对于中国古代社会能否向近代社会转型,中外学者向来有不同看法,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明代中后期至清代中叶。有学者认为,中国传统社会是停滞不变的,如果没有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根本无力产生近代性的变化。此观点称为停滞论。同时,不少学者提出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说”“市场经济萌芽说”“近代化萌芽说等新概念,从不同角度阐述了该时期中国社会经济内部出现了人类近代文明因素。此观点称为变迁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明清之际中国古代社会能否向近代社会转型”这一主题,请提炼你的观点,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概括你支持该观点的依据。
2 . 明清时期涌现出古代文学艺术史上最庞大的“才女”群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摘编自胡文凯《历代妇女著作考》

材料二   明清“才女”们热衷于为自己构建“名士”“侠士”“居士”等传统的“男性化”身份标签,并倾向于在创作实践中进行男性化的艺术表达。

名士晚明黄媛介学习杜甫的诗作颇具其神韵,被赞誉为“清隽高洁,绝去闺阁畦径”,其书法仿效黄庭坚,画作模仿元代倪瓒、明代董其昌的笔法风格,也广受称赞。
侠士
侠客
杨太白“喜任侠,有丈夫气,慷慨激烈绝不类粉黛女子”。明清之际才女顾媚在其丈夫出仕新主后劝诫其忠君守节、以死殉国,继而结交志士,慷慨解囊,从未停止资助抗清的义举。
居士曹衣道人王微曾布袍竹杖,游历江楚,登大别山,眺黄鹤楼,登天柱峰,用大半生的时光饱览山河盛景,交游四方名士。晚明才女昙阳子谈禅好道能书,在当时名噪一时,众多文人名士如王世贞、王世懋等纷纷拜其门下。

——摘编自曹佳丽《浅论明清才女的性别面具》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明清时期“才女”现象进行评述。
2022-07-30更新 | 230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现代著名学者在他的一部论著中从六个方面论证了晚明(15731644)出现的大变局。该论著的目录大致如下,事实上晚明时期国家的许多方面的确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目录
第一章“海禁—朝贡体制”的突破
第二章卷入全球化的贸易浪潮
第三章江南市场:多层次商品市场的繁荣
第四章思想解放的潮流
第五章西学东渐与放眼看世界的中国人
第六章新气象:文人结社与言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以“晚明大变局”为主题自拟一个题目进行论述。(要求标题具体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末清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较为特殊和敏感的时期,因清代乃是满人入关后建立的新朝,其政权易手发生的鼎革含义与前朝以汉人为主体的更新换代大有不同。这段历史基本可以看作是明朝末年思想启蒙的延续与遗响。思想启蒙被视为中国传统学问开始对西学输入做出的频繁回应,并孕育出新的观念,与此时中国社会中出现的商业资本主义萌芽同步发生,形成互动态势。对压抑人性的批判和对情欲生活方式的肯定,构成了反专制的舆论基础,是对近代欧洲人性论解放潮流的呼应。

——摘编自杨念群《明末清初思想文化研究范式的转移——以近百年相关讨论为中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明清之际的思想与社会发展”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持论有据,表达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秦汉至晚清二千多年间,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各有大致不变的方面,但就总的趋势而言,这些方面又并非没有变化。例如,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维持不变,但土地私有日益发展,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这些变化是平和的、渐进的和累积的,从变化迅速的现时代或短时段的眼光看,社会不免呈“停滞”或“缓进”之象,但它的内部实在又酝酿并产生了相当的变化。

——改编自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

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古代历史某一方面的“变与不变”加以阐述。(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阐述时不能抄写材料所举事例。)
2021-06-08更新 | 6898次组卷 | 63卷引用:湖南省2021年新高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形成了以孔子为象征,以儒家为主体,居中制衡,佛道辅翼,安身立命,治国理民的独特结构。孔子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导师,理应是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重要象征。儒学在我国历史上曾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轴心。但近代以来经过一系列激进的社会政治革命和思想文化批判,儒学被迫逐步从孕育滋生它的社会母体中游离出来,成为余英时所说的“游魂”。但并不必太悲观绝望,他认为儒学仍然潜藏在民间,沉睡在老百姓的血液当中:“儒学已变成游魂,但这个游魂,由于有2 000多年的凭借,取精用宏,一时是不会散尽的。”

——摘编自韩星《卜帝回归乎?——儒家上帝观的历史演变及对儒教复兴的启示》


根据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儒家知识,提炼一个观点并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0-04-23更新 | 153次组卷 | 2卷引用:“超级全能生”2020届高三全国I卷第一次在线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资本主义是文艺复兴的土壤,并不是文艺复兴的唯一因素。在同样的经济条件下,历史的新时期在意大利表现为文艺复兴,在德国却表现为宗教改革。其重要原因是,德国处于分裂的状态,罗马天主教廷对它进行残酷的剥削,教廷的丑恶行径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教廷与德国的矛盾是民族性质的矛盾,所以德国民族的觉醒和反抗就表现为宗教改革的形式。还有一例,有的国家如中国在晚明时也有了资本主义萌芽,社会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既没有文艺复兴,也没发生什么宗教改革。什么原因呢?国情不同,当时的中国统治者腐朽昏庸,他们非但不能去建设新的文化,甚至对已经破土而出的资本主义的萌芽还进行扼杀,实行闭关政策。

——摘编自张椿年《从信仰到理性——意大利人文主义研究》


依据材料,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中外历史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个体意识作为一种思想意识,在发展变迁中会受到社会正统思想的影响。古代中国,儒家思想占据正统地位长达两千年,对于中国古代的个体意识变迁的影响不言而喻,儒家思想经历了孔孟、荀子、董仲舒、朱熹、王守仁等学派的流变,每种流变都对个体意识的发展有着不尽相同的影响。时而促进,时而抑制,时而保守,时而反弹。从孔子的承认个体意识的存在,到孟荀时的有所发展,再到童仲舒和朱熹时代的限制和压制,后经明后期的短暂觉醒,最后重归理学的禁锢。毫无疑问,中国古代个体意识是不断变迁的,这种变迁也是深受中国古代正统思想地深刻影响的。

——摘编自李浩《儒家思想流变对中国古代个体意识变迁的影响》


依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相关知识,提炼材料观点并加以论证。(要求:至少论证两个时期,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地主阶级知识分子黄宗羲、顾炎武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资产阶级思想家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请指出材料中“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这一观点的内涵,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评述。
10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学界对17、18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状况有着不同的看法。一些学者认为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几乎陷于停止状态。如德国哲学家赫尔德在1787年就认为这个帝国的“体内血液循环已经停止,犹如冬眠的动物一般”。近年来我国学术界许多学者提出了自己独到的看法,他们认为明清时期中国的传统社会自身便酝酿着发展与变革的因素,具备向近代转型的基本条件。


提取材料中任一关于17、18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状况的观点并加以分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