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8世纪中后期的法国,“文化的权威不再是宗教宣扬的‘信仰’,而是科学揭示的‘自然”’。这一思想新变化
A.动摇了封建专制理论基础B.否定了宗教的社会作用
C.导致第一次科技革命发生D.推动了近代科学的产生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伏尔泰在《论宽容》中告诫人们,“企图使所有的人都用同样的方式就形而上学进行思考,是绝顶荒唐的想法。使用武力征服整个世界,这比制服一个城市所有人的头脑容易得多”。据此可知,伏尔泰意在
A.强调人的思想自由B.摆脱宗教对人的束缚
C.突出革命的合理性D.批判君主制的局限性
3 . 人文主义是世界思想文化领域的瑰宝,推动了历史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希腊古典人文主义是在对人性的探究与思索中逐渐形成的,其内在的本质是对人的灵魂的塑造和对理性精神的培养,倡导一种在善之普遍性原则指导下的生活。古典人文主义思想不仅深刻影响了西方文化传统,它对精神迷失、“无家可归”的现代人尤其具有启示意义。

——黄伊梅《希腊古典人文主义的内涵与特质》

材料二   文艺复兴的影响侧重于知识分子,而宗教改革……享受到了“文艺复兴”所开拓出来的人文主义的影响……它把欧洲人民的觉悟,提高了一步。

——摘编自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

材料三   一旦人民可以打破自己身上的桎梏而打破它时,他们就做得更对。因为人民正是根据别人剥夺他们的自由时所根据的那种同样的权利,来恢复自己的自由的……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

——卢梭《社会契约论》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希腊人文精神的核心及其社会根源。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宗教改革相比于文艺复兴在提高“欧洲人民的觉悟”方面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概括卢梭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的新发展。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刘则渊《李约瑟悖论与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发展》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近代科学的产生与发展”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论结合)。
2020-04-01更新 | 220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月考卷(八)文综历史试题
5 . 有学者说:“若就经济角度而言,18世纪的欧洲显然是首开先河的英国之欧洲,但就思想文化角度而言,18世纪的欧洲则无疑是法国之欧洲。”材料中所说英国、法国开先河的事件是(     
A.确立君主立宪制、文艺复兴B.工业革命、文艺复兴
C.工业革命、启蒙运动D.确立君主立宪制、启蒙运动
2021-03-23更新 | 518次组卷 | 17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新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和方法。阅读下表
十七世纪英格兰社会精英人土对宗教和科学初始兴趣取向比例变化统计表
1601—16051631—16351651—16551696—1700
宗教7%6.3%5.3%2%
科学1.8%4.6%7%5.1%

上表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科学发展促进人们思想解放B.宗教改革影响了人们的价值取向
C.进化论瓦解了宗教神学地位D.社会精英人士逐渐抛弃宗教信仰
2020-03-18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线上月考历史试题
7 . 伏尔泰在《哲学通信》中谈道:“要是在英格兰只有一种宗教,怕的是可能要闹专制:要是在那里有两种宗教,它们自己相互之间可能要互相扼杀;但是那里有了三十多种宗教,而它们却都能和平地与幸福地生活着。”这一思想体现了
A.民主性和多元性B.国际性和融合性
C.法治性和竞争性D.科学性和时效性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孟子认为人性是善良的,我反对这一说法。孟子根本没有仔细观察也不知道人性的真实情况,没有发现人的本性恶,以及善的虚伪性。人性(恶)是先天决定的,不可能通过学习来改变;礼义是由圣人树立的,可以通过学习来达到,可以模仿实施来取得成就。不可能通过学习来改变的,是人的本性(恶);可以通过学习而改变的善,恰恰是隐藏了人性之恶的伪善。被伪善掩盖的恶,一旦有了时机,就会充分暴露出来。

——根据《荀子·性恶篇》整理

材料二 正如马基雅维利所言:“无论谁要想建立一个国家并制定相应的法律,都必须从所有人都是恶的,并且只要有机会,他们总是准备表现自己邪恶的本性这一假设出发。”因为人性是恶的,所以需要法律来约束人,连最高的君主也不例外。霍布斯认为,人的本性是利己的,趋利避害即自我保存是支配人类行为的基本准则。善恶并无固定标准,全以是否符合人的自我保存为转移。为了和平和自身安全,每个人应该放弃自己的权力和力量,订立契 约……

——摘编自陈金颖:《中西方性恶论及其政治影响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比较中西方性恶论的异同。
(2)运用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西方性恶论的积极意义。
2020-02-22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线下自测考试(三)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708年,苏格兰爱丁堡大学开始由人文教授开设希腊语、逻辑学、自然哲学等课程,直接对大学外的人士开放。1743年,神圣罗马帝国新成立的哥廷根大学,一开始就设有神学、法学、医学、哲学四个学院,尤其强调课程教学及学术研究的自由性。由此可知,这一时期欧洲
A.传统神学已完全被人文科学替代
B.近代高等教育体制已经初步确立
C.启蒙思想已被欧洲社会广泛接受
D.大学正在成为传播科学理性的场所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18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提不出新的社会方,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17、18世纪的欧洲掀起了“中国风”,中国的文法、典籍、儒教、建筑风格、工艺美术、绘画、瓷器技术大量传入西欧,尤以政治制度影响巨大。伏尔泰说:“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最美好的制度。”他还赞美孔丘“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并相信儒学是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且以中国为理想国,提倡以中国文化为标准。

——摘编自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

材料三 较晚时期的启蒙思想家如孟德斯鸠、卢梭等指出真实的中国根本不如尊孔人士想像和描述的那么美妙,他们对中国文化,尤其是毫无制衡的专制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揭露。

——摘自庞忠甲《论儒学的国际影响》


(1)根据材料一比较中外启蒙思想的异同。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17、18世纪欧洲出现“中国风”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欧洲启蒙思想家对儒学的不同态度。探讨两者目的在本质上有何共同之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