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2 道试题
1 . 法国的伏尔泰、狄德罗、卢梭都宣传过自然神论。这些思想家正是利用自然神论和怀疑论的武器,强烈地反对封建制度、宗教神学和形而上学,并进行了一场科学与宗教的大决战,他们利用自然神论抨击任何形式的自由组织的信仰。据此可知,自然神论
A.否定了宗教存在的必要性B.成为启蒙运动的思想基础
C.利于助长人类理性化倾向D.铲除了教士和俗人的隔阂
2022-05-13更新 | 239次组卷 | 2卷引用:历史(湖北卷)-学易金卷:2023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狄德罗主张,国家应当从教会手中收回一些管理社会的权力,让平民百姓都学会读书算数的本领。大量删削那些无用的古典学科,突出数物化等学科的地位,辅以文学、历史、音乐、图画等科目。这些主张
A.强调了科学对教育的决定作用B.阐明了宗教改革的终极目标
C.确立了法国大革命的政治目标D.蕴含了理性主义的教育思想
3 . 沙龙文化的发展历史,既是一部文化史,也是一部政治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沙龙”一词的原文是salon(客厅)。是上流社会社交的中心。14、15世纪,沙龙开始发展起来了。在那不勒斯国王罗伯特的宫廷里,人们仔细谛听着薄伽丘与彼特拉克的学术谈论。在16世纪的梵蒂冈,教皇亚历山大六世的皇宫里,在马尔比诺城堡的聚会中,宫廷的沙龙与贵族的沙龙在繁华与人文之风中竞相角逐。从根本上说,有闲阶级的存在是沙龙存在的基本环境。18世纪是法国沙龙发展的鼎盛时期,从路易十四时代的庄重谢幕到摄政王时时期的尽情狂欢再到路易十六登基后励精图治的改革,以及最后大革命的激情爆发,这是一个狂飙突进式的过程,这是个处在大张大阂的剧变当中的世界,各种观念冲突激荡,思想空前活跃。18世纪的沙龙是属于启蒙时代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的喜剧、哲理小说都要先在夏特莱夫人的沙龙里朗诵再复印。19世纪中叶,由于贵族制度的彻底消亡,工业革命的兴起、新闻出版业的发展,文化批判的公众成为文化消费的公众,资产阶级倡导的简朴、物质之风主导着社会的潮流.沙龙也就丧失了其存在的全部基础而淹没在历史发展的洪流中了。

——摘编自肖琦 《法国文化:沙龙的演变与法国大革命》


(1)编写一幕18世纪发生在法国沙龙内的人物对话场景。(要求:先写出对话主题.主题要紧扣法国当时政治、经济或文化领域的重大事件;对话内容要围绕 主题展开,观点明确;对话过程完整,逻辑清晰。)
(2)结合西方近代以来沙龙的发展变化,说明沙龙的历史是一部“文化史”。
2021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伏尔泰抨击天主教会,但他并不是一个无神论者,而是一个自然神论者。他认为要统治人们,宗教是不可少的。“即使没有上帝,也要造出一个上帝来”。材料主要说明伏尔泰
A.重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B.背离了启蒙运动的宗旨
C.没有摆脱宗教神学的束缚D.意识到宗教的社会功能
5 . 启蒙运动时期欧美许多思想家,政治家多才多艺,如美国本杰明·富兰克林,发明避雷针;《独立宣言》起草和签署人之一。法国的卢梭不但是文学家、哲学家,也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植物学家。康德在46岁之前的主要著述都是关于自然科学方面的。由材料可知
A.自然科学是启蒙运动的前提和基础
B.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造就启蒙运动
C.自然科学与理性主义精神密切关联
D.自然科学发展推动了欧洲国家进步
6 . 读下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摘编自刘亚敏《学术自由概念的诞生和初步发展》

A.人文主义内涵不断丰富B.工业化时代呼唤民主政治
C.自由主义逐渐成为主流D.政府的言论控制日趋解体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7~18世纪的欧陆各国思想界迫切需要摆脱作为迷信的宗教信仰的束缚,回归理性。而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华文化,则以其“实践理性”精神为欧洲社会正在进行的政治和社会改革,提供了极为有力的思想武器。由此可知
A.宗教改革传播人文主义引发理性时代到来
B.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对后世产生影响
C.反对宗教神学成为中西思想界的共同诉求
D.启蒙运动从东方儒家文化中汲取精神养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写道:“这一由全体个人的结合所形成的公共人格,以前称为城邦,现在则称为共和国或政治体;当它是被动时,它的成员就称它为国家;当它是主动时,就称它为主权者;而以之和它的同类相比较时,则称它为政权。至于结合者,他们集体地就称为人民;个别地,作为主权权威的参与者,就叫做公民。”这里,卢梭倡导
A.人民主权B.自由平等C.三权分立D.天赋人权
2022-05-26更新 | 214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2022届高三五月模拟(一)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法国思想家从中国文化中看到了许多他们正在试图证明或正在热切期望的东西。狄德罗赞美儒学“只须以理性或真理,便可治国平天下”;霍尔巴赫认为“(中国的)悠久历史使一切统治者都明了,要使国家繁荣,必须仰赖道德”;伏尔泰也认为中国没有宗教专制,人们享有充分的信仰自由。可以说,在当时的法国出现了“中国热”。那么,何以中国文化会在启蒙时代饱受法国人的青睐?这显然是因为中国文化的独特气质和当时西欧的精神气候之间产生了某种不期然的契合。

材料二   中国的20世纪就是从对法国革命思想文化的大力张扬开始的。1901年,《国民报》第一、二期即连续发表文章宣传法国大革命,并公开鼓吹在中国推行法国式的革命,其他进步报刊纷纷效法,中国舆论界刮起强劲的“法国风”。190612月,湖南醴陵一带发生了一场颇具规模的反清起义,被普遍比附为“攻打巴士底狱”的壮举,湖南省也因此得到了一个“小法兰西”的雅号。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何芳川主编《中外文化交流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文化的独特气质和当时西欧的精神气候之间有哪些契合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初中国刮起强劲“法国风”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