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时期蒙学教育发展较快,这时期编写了众多蒙学教材,主要有:识字类教材,如《急就篇》《千字文》等;思想类教材,如《太公家教》《新集文词九经抄》等;历史类如《蒙求》《咏史诗》等;工具类如《杂抄》《俗务要名林》等;另外还有专门为应付科举考试而编写的教材,如《兔园册》《文场秀句》等。这些教材,篇幅短小,句子较短、语言简练,采用韵语的形式表达,音韵流畅,铿锵悦耳。它将识字教学、知识传授和思想品德教育融为一体,在识字教学中传授知识,在传授知识中培养品德习惯,教学生如何做人。

——摘编自陈玉英《唐代蒙学教育研究》

材料二   在中世纪,人们认为儿童就是小大人,他们的言行举止、衣着打扮与成人没有差别。新生的婴儿是带着原罪来到世间的,为拯救灵魂,儿童从幼年起就要接受基督教教义的教育。儿童在家里任何事情上都必须绝对服从父母,否则即受惩罚,甚至当大人们外出的时候,儿童在家里也必须安安静静地坐着。

到了近代,儿童逐渐被发现,夸美纽斯把儿童比作“上帝的种子”,比作比金银珍宝还要珍贵的“无价之宝”,他相信人生来就具有知识、德行、虔信的种子,应通过教授自然光学、天文学、地理学、年代学、历史学、家务政治学、辩证法、算术、几何学、音乐、语言等学科以使他们全面发展。到卢梭时期,实现了儿童观历史上的“哥白尼式的革命”,他强调对儿童的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的要求,顺应儿童自然本性,反对成人按照传统与偏见强制儿童接受教育,干涉或限制儿童的自由发展。其教育学著作《爱弥儿》为科学研究儿童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周红安《中西儿童观的历史演进及其在教育维度中的比较》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蒙学教育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中世纪相比近代欧洲儿童教育领域出现的变化及原因。
2 . 观察下图,请将英文字母的代号填入答题卡图中相应的方框内。

A.启蒙运动的中心       B.1812 年,拿破仑远征的国家
2021-01-12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永川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3 . 卡拉斯是法国一名虔诚的加尔文派新教徒。1761年,他的儿子安东尼突然吊死在自家门框上。卡拉斯由此遭到一群狂热的天主教徒的谴责与围攻,信仰天主教的法官在没有有效证据的情况下,宣判卡拉斯有罪。这说明法国
A.宗教改革阻力重重
B.启蒙运动深入开展的必要性
C.君主专制势力强大
D.第三等级与特权等级矛盾尖锐
2019-06-05更新 | 161次组卷 | 2卷引用:【全国百强校】重庆市第八中学2019届高三高考全真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表,完成下列要求。
                              有关平等观的对比表

——摘编自王培培《卢梭平等观与马克思平等观的比较》、冯沽《论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的平等观)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表达清晰)
5 . 17--18 世纪,欧美国家在制度上的变革,深深的改变了人类历史进程。请回答:
(1)列宁说:“现代美国史,是由一次伟大的、真正解放的、真正革命的战争开始的”。这场战争的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这场战争是真正解放的,真正革命的战争?
(2)启蒙运动作为世界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对法国历史的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法国革命中,体现启蒙思想的法律性文献有哪些?
(3)历史学家认为:“ 滑铁卢之战虽然使拿破仑帝国彻底崩溃,但欧洲君主们专制统治的基础却已不复牢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2021-01-12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永川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762年,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一书中写道:“人民在立法权中无法被代表”,英国人“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的期间,才是自由的;议员一旦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了”。这表明卢梭
A.主张人民主权B.要求普遍选举C.否定议会政治D.主张分权制衡
7 . “从未有过一个时代对传统观念抱有那样的怀疑态度,对人的理智能力和科学威力抱有那样的信心,对大自然的规律性与一致性抱有那样坚定的信念。”文中所说的这个时代是指
A.文艺复兴时代
B.宗教改革时代
C.启蒙运动时代
D.殖民扩张时代
2018-10-18更新 | 172次组卷 | 24卷引用: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德国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说,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年至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在轴心时代里,精神导师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人类一直靠轴心时代所产生的思考和创造的一切而生存,每一次新的飞跃都回顾这一时期,并被它重新燃起火焰。自此以后,情况就是这样。轴心期潜力的苏醒和对轴心期潜力的回忆,或曰复兴,总是提供了精神力量。”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论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或世界近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点,阐述须史论结合)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乾隆年间,正值清代的鼎盛时期。乾隆帝大力提倡“稽古右文”,设立四库全书馆,任命360多位高官。李者耗时十三年编成《四库全书》,《全书》按照内容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分,共7.9万卷约8亿字,堪称中国古代丛书之最,它集中保存了中国古代丰富浩瀚的文献典籍,也全面展示了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传统文化,历来有“典籍总汇,文化渊薮”的美誉。在丛书编纂过程中,一些与正统儒家学说和统治者价值观念相悖离、与清政权的统治思想和文化政策相抵触的著作未能收录,甚至遭到删改和禁毁,有关科学技术、生产技艺方面的书籍,以及记载国外地理、风土、人情的图书,也收录很少。

——摘编自黄爱平《<四序全书>的编纂与中国传统文化》

材料二   1751年,在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狄德罗主持下开始编撰一部《百科全书》,全名为《百科全书或科学、艺术、技艺详解辞典》。参加撰稿的多达160人,其中有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自然科学家达朗贝、孔多塞,哲学家拉美特利、爱尔维修、霍尔巴赫,文学家博马舍,经济学家魁奈等人。参加编撰的作者被人们尊称为“百科全书派”。他们人数众多,影响极大,成为法国启蒙运动的中心。百科全书的编写,吸收了当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最新成果。

——摘自刘祚昌等《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这两部著作的不同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这两部著作的不同影响。
2020-09-15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10 . “欧洲的知识精英大多己对基督教持怀疑态度,……极富幻想天分的法国人由自然联想到人类社会。既然自然界有一个统一的规律,那么人类社会也决不会例外。”为此,法国思想家
A.反对教会垄断教义解释
B.打出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
C.主张世俗权力高于教权
D.提倡用理性迎来民主科学的新时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