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和艺术家发现有可能用多种方法,把古典思想和哲学同基督教信念、对人的信任和对上帝的信任结合起来,或者至少互相容纳起来。

——阿伦·布洛克《西方人文主义传统》

材料二   我陷于信仰的苦恼中,不断叩问圣保罗的这句话,想弄清他的意思。我日夜思索这句话(神的裁判表现在神本身,正如所写的:“义人靠信仰生活”),神终于怜悯我,让我明白:神的裁判就是义人蒙受神恩所经历的裁判,就是信仰。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被动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

——马丁·路德《拉丁文作品第一卷序言》

材料三   启蒙运动时期体现出一个显著的特征:人们热切地从各个层面来审视宗教信仰。虽然基督教在很多方面受到抨击,抨击者本身却潜心研究宗教信仰和神学一直在探讨的问题……人们考察宗教信仰的基础,运用启蒙运动的基本方法和观念来求得答案。宗教批判者和宗教学者充分运用理性、比较分析和历史研究的方法……确实,18世纪下半叶,法国启蒙运动开启了使法国社会世俗化和非基督教化的运动,但他们对待宗教的态度只是启蒙人士所持的多种宗教观中的一种。启蒙运动的一个特点是强烈地要求实行宗教宽容。

——摘编自彼得·赖尔等编《启蒙运动百科全书》


(1)根据材料一、三,指出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艺术家和18世纪的启蒙学者是怎样对待宗教问题的。
(2)根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的主张。说明这一主张的积极意义。
2022-05-12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新会陈经纶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合格考)试题
2 . 康德认为,人就是现世上创造的最终目的,因为人乃是世界上唯一无二的存在着能够形成目的的概念,是能够从一大堆有目的而形成的东西中,借助于他的理性,从而构成目的的一个体系。据此可知,康德的这一思想(     
A.拉开了启蒙运动的序幕B.强调了“人”的重要地位
C.反映了对理性主义的质疑D.使人获得了信仰的特权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请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围绕“思想与行动”这一主题,自拟一个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论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相比,欧洲启蒙运动最突出的特点是
A.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B.推动了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进一步发展
C.给天主教会以毁灭性的打击D.提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构想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成就
14世纪意大利“文学三杰”:但丁、薄伽丘、彼特拉克。
15世纪—16世纪意大利“美术三杰”:达·芬奇、米开朗珙罗、拉斐尔。1543年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出版。1597年出现了第一本真正意义上的自然科学教科书《炼金术》。
17世纪1632年伽利略《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出版;1687年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发表;1690年早期启蒙思想家洛克《改府论》出版。
18世纪1733年伏尔泰的《哲学通信》出版。1748年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出版;1762年卢梭《社会契约论》出版。1781年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出版。
19世纪1831年法拉第在一次会议上展示了他发明的圆盘发电机。18381839年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细胞学说。1859年达尔发表《物种起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围绕“思想解放与科学”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逻辑清晰,阐述须史论结合。)
6 . “从世俗科学的原理到宗教启示的基础,从形而上学到鉴赏力问题,从音乐到道德,从神学家们的繁琐争辩到商业问题,从君王的法律到民众的法律,从自然法到各国的任意法…这一切都受到了人们的讨论和分析。”以上评论的是
A.文艺复兴B.宗教改革C.启蒙运动D.科学革命
2021-04-19更新 | 239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开平市忠源纪念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启蒙运动“在前所未有的程度上把批判功能与生产(建设)功能结合起来,并且使两者直接地互相转化”。

——【美】彼得·盖伊《我为什么写<启蒙时代>》


请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的观点进行简要论证。(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8 . 德国歌德指出:“伏尔泰结束了一个旧时代,而卢梭开创了一个新时代。”而俄国赫尔岑则坦率地指出:“当伏尔泰还为了文明与愚昧无知战斗时,卢梭却已经痛斥这种人的文明了。”他们的评价是针对(     )
A.伏尔泰提倡开明专制,卢梭提倡人民主权
B.伏尔泰提倡三权分立,卢梭提倡平等自由
C.伏尔泰提倡社会契约,卢梭提倡科学民主
D.伏尔泰提出“公权”设想,卢梭提倡开明专制
9 . 18世纪对中国与西欧来说都是思想启蒙的重要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18世纪的欧洲掀起了“中国风”,中国的文法、典籍、儒教、建筑风格、工艺美术、绘画、瓷器技术大量传入西欧,尤以政治制度影响巨大。欧洲百科全书派的启蒙学者,通过对中国思想与政治制度的赞美,表示了他们反对神权统治下的欧洲君主政治的残暴统治。伏尔泰说:“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最美好的制度。”重农学派代表魁奈认为:中国的统治是合法的专制统治,中国皇帝是合法的专制君主……自然法则是人类立法的基础和人类行为的最高准则,所有的国家都忽略了这一点,只是中国例外。

——摘编自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

材料二   伏尔泰说:“欧洲的王族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追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与物质的世界。”他赞美孔丘“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他相信儒学是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并以中国为理想国,提倡以中国文化为标准。孟德斯鸠、卢梭则指出真实的中国根本不如尊孔人士想像和描述的那么美妙,他们对中国文化,尤其是无制衡的专制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揭露。

——摘自庞忠甲《论儒学的国际影响》

材料三   17、18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l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欧洲启蒙思想家们对儒学的不同态度及理由。两者的目的在本质上有何共同之处?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造成明清启蒙思想缺陷性的原因。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现代化的世界进程也就是世界历史的形成过程,这一过程开始于西欧。1500年前后,西欧地区社会结构中有利于制度创新的各种因素通过一系列彼此联结的历史运动而会聚、互动,最终为工业文明的诞生准备了知识基础、制度环境和政治、经济、文化条件。16~18世纪的200年间,西欧地区的科学革命、思想革命、政治革命和产业革命接踵而至,在英法等国首先塑造了现代社会的原型。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1)材料中“1500年前后……一系列彼此联结的历史运动”有哪些?它们之间是如何“彼此联结”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18世纪西欧思想革命的历史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