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军官说:不许争辩,只许操练。税吏说:不许争辩,只许纳税。神甫说:不许争辩,只许信仰。到处都有对自由的限制,必须永远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并且唯有它才能带来人类的启蒙,做出这一论断的思想家是
A.伏尔泰B.康德C.洛克D.卢梭
2019-01-08更新 | 426次组卷 | 3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实验,珠海一中等六校2019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2 . 恩格斯在论述法国启蒙运动时指出:“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迷信、非正义、特权和压迫,必将为真理、正义、平等和人权所取代。……现代社会主义就其理论形式来说,它起初表现为18世纪法国伟大的启蒙学者们所提出的各种原则的进一步的、似乎更彻底的发展。”这表明
A.社会主义思想与启蒙思想相同
B.法国启蒙运动推动了无产阶级的斗争
C.社会主义理论继承与发展了启蒙思想
D.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理想意识趋同
2018-12-01更新 | 584次组卷 | 22卷引用:广东省揭西县河婆中学2019届高三月考一文综历史试题
3 . 18世纪的苏格兰启蒙运动与法国启蒙运动不同,它是以亚当·斯密提出的“商业社会”理论为中心而进行的另一种启蒙。亚当·斯密改变了18世纪法国一批思想家从政治的维度来思考现代社会的转型这一模式。这从侧面印证了
A.法国的启蒙原则无推广价值
B.英国已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
C.自由主义源于商业发展需求
D.苏格兰的启蒙运动独树一帜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随着美洲及太平洋,大西洋的地理大发现,随着哥白尼的宇宙新发现,人类理智中蕴含的另一种力量——对抗宗教神学,重新审视人类自身的力量终于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这就开始了人类认识自身的大转折时期。这一时期,德国人称之为宗教改革,法国人称之为文艺复兴,而意大利人则称之为五百年代(即十六世纪),西方著名文化史学家雅各布·布克哈特称之为“人的发现”的伟大时代。

——摘编白韩庆祥,王勤《从文艺复兴“人的发现”到现代“人文精神的反思”》


结合材料与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人类认识自身的定位”,自拟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5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是万物的尺度,知识就是感觉,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象什么东西。

——普罗泰格拉

材料二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动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莎士比亚

材料三   路德为四个旧的基本神学命题给出了新的答案。首先,人如何能得救?第二,宗教权威在哪里?基督教教条很长时间以来一直规定权威既依赖于《圣经》,又依赖于教会的传统教条……第三,什么是教会?第四,什么是基督徒生活的最高形式?

——(美)约翰·巴克勒等著《西方社会史》第二卷

材料四   这些哲人……按照这一设想,他们开始将理性应用于所有领域,以便发现种种有效的自然法则。他们使一切事物——所有的人、所有的制度、所有的传统——受到理性的检验。虽然这对任何时期的任何社会来说,都是一个严峻考验,但是,对于已过了全盛时期、许多关节嘎嘎作响的法国旧制度,是尤其严峻的考验。

——(美)斯塔夫里阿若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普罗泰格拉的主要观点,有何进步意义?
(2)指出材料二中的核心思想及其实质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马丁·路德是如何回答前两个基本神学命题的?这场新教运动的历史影响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概括这些哲人们思想的共同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场运动的影响。
6 . 法国国王路易十六的皇后玛丽酷爱文艺。她把戏剧《费加罗的婚礼》挪到国王眼皮子底下演出。该戏剧描绘的是启蒙哲学最痛恨的那个封建等级观念,实际上是攻击统治阶层。而国王也不觉得这有什么了不起。这反映了
A.法国启蒙运动自上而下全面展开
B.统治者一定程度上接受理性哲学
C.路易十六的开明缓和了阶级矛盾
D.统治者推动启蒙哲学的广泛传播
2017-11-06更新 | 824次组卷 | 36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18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一)历史试题
7 . 法国史学家普罗夏松说:在19世纪,大家可以不去伦敦、维也纳、柏林、圣彼得堡、罗马,但无论是谁,不管他什么出身,什么国籍,他却不能不去巴黎,“巴黎是世界的神经中枢,正如雅典原先是希腊的思想灵魂一样。”欧洲人对巴黎的向往表明
A.启蒙思想在欧洲产生巨大影响B.法国大革命促进了欧洲的觉醒
C.巴黎公社成为工人运动的榜样D.法国工业化模式成为欧洲蓝本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德国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说,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年至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在轴心时代里,精神导师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人类一直靠轴心时代所产生的思考和创造的一切而生存,每一次新的飞跃都回顾这一时期,并被它重新燃起火焰。自此以后,情况就是这样。轴心期潜力的苏醒和对轴心期潜力的回忆,或曰复兴,总是提供了精神力量。”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论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或世界近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点,阐述须史论结合)

9 . 近代西方国家赋予公民一定程度的直接创制权、复决权和罢免权等,同时接受政治训练、增加政治知识、提高政治理性。这些做法重在
A.完善国家政权组织结构
B.培养公民参与政治事务的意识
C.使公民自由行使民主权利
D.鼓励公民直接参与国家决策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条,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第六条,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身或经由其代表去参预法律的制定。……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因此,他们都能平等地根据自己的能力担任一切官职、公共职位和职务,除德行和才能上的差别外不得有其他差别。

——《人权宣言》

材料二凡为积极公民(注:指有选举权的人)必须:生为法国人和后来变为法国人;已满25岁;在城市或区内具有为法律所指定的一定时期的住所;在王国内任何一个地方,至少已缴纳了相当于三个工作日价值的直接税,并须提出纳税收据;不处于奴仆的地位,以及不处于被雇佣的奴役地位。

——法国《1791年宪法》

(1)材料一的思想主要受到哪个重大事件的影响?概括材料一的主要观点。

(2)概括指出材料二与材料一互相抵触之处,指出法国从1791至1875年间政治制度演变的突出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