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如图所示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文艺复兴B.宗教改革C.启蒙运动D.科学革命
2021-01-22更新 | 13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0-2021学年高一中外历史纲要下册十分钟同步课堂专练(统编版)-第8课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基础练)
2 . 下面这幅漫画的主题是(  )
A.宣扬“理性”,反对封建君主专制
B.痛斥资本主义社会是黑白颠倒的罪恶社会
C.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规律
D.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本质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专制王权下的法国,国王曾自视为民族的代表,路易十四声称“朕即国家”“朕即民族”,启蒙思想家主张人民主权,抨击君主专制,阐述了与之相适应的民族思想:一个民族可以没有国王而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相反,一个国王若无国民则不存在,更不必说治理国家了,甚至表示“专制之下无祖国”,在法国大革命中,人们认为法兰西民族的成员不仅居住在同一地域、使用相同的语言,而且相互之间是平等的,全体法国人组成法兰西民族,一般认为,法国大革命是法兰西民族诞生和民族主义形成的标志。

——摘编自李宏图《西欧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研究》

材料二   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其在实业界,苟无民族主义,则列强之经济的压迫,致自国生产永无发展之可能。其在劳动界,苟无民族主义,则依附帝国主义而生存之军阀及国内外之资本家,足以蚀其生命而有余。故民族解放之斗争,对于多数之民众,其目标皆不外反帝国主义而已。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4年)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党“一大”《宣言》中的民族主义与近代法国民族主义内涵的相同之处,并说明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原因。
2020-04-22更新 | 292次组卷 | 4卷引用:十年(2011-2020)高考真题历史分项-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0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卢梭认为使公民国家共同体经久长存,必须确立“美德”的统治,确保每个公民真正成为祖国的公民,永不堕落为祖国的敌人;专制王朝国家,人民缺乏爱国美德。所谓“美德”,是指每个人的个别意志与公共意志的协调,在“公共性”的要求下,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美德的核心和本质即为公民的爱国思想,这种爱国思想本质上体现为对社会契约、人民主权及法律的热爱。通过儿童时代开始的公民和爱国者教育,把自己和祖国视为一体,把对祖国的热爱与热爱民主共和紧密联系起来。创立公民宗教,通过宗教的神圣性增进公民的爱国美德——神圣而崇高,使祖国成为公民崇拜的对象。

——摘编自李宏图《西欧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研究》

材料二   1900年,梁启超著《少年中国说》,指出:“造成今日之老大中国者,则中国老朽之冤业也。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1902年,梁启超撰《论公德》,指出“我国民所最缺者,公德其一端也”,公德基本精神即“牺牲个人之私利,以保持团体之公益”。“今吾中国所以日即衰弱者,束身寡过之善士太多,享权利而不尽义务”,为官者既然“受一群之委托而治事”,他就必须承担本身对于社会的义务,同时又要履行对于委托者的义务。号召进行“道德革命”,以爱群、爱国作为判别是非、善恶的最高道德准则,努力建设自由、平等、独立、利群为主要价值内容的“新道德”,铸造“新民”,挽救危亡,振兴中华。

——摘编自史义银《浅论梁启超的道德观》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卢梭美德观和梁启超公德观内容上的异同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卢梭美德观和梁启超公德观出现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两种观念有何共同的积极作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关于下图反映的四股思潮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一和图四对旧文化的态度完全相同
B.图二是图一反映的思潮的发展和深化
C.图二、三分别代表反动和进步的思潮
D.四幅图片所反映的思潮互为因果关系

7 . 阅读下列材料(图片),回答问题:

请回答:

(1)图一所示书籍的写作主旨是什么?

(2)据图二指出三民主义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3)图三所示书籍的出版有何意义?

(4)图四薄伽丘是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之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作为当时主流思潮的人文主义的含义。简要说明马丁•路德领导的宗教改革对欧洲的深刻影响。

(5)图六反映了启蒙运动的勃兴。有人认为启蒙运动是文艺复兴运动的继续和发展,请你为这一观点说明理由。

2018-08-22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广东省中山市中山纪念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年级岳麓版必修三第三单元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课时练习
8 . 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不同国家和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互相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末清初,以西方传教士为媒介,还进行了具有深远意义的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天主教耶稣会士的来华传教,是以西方资本主义的殖民扩张为背景的。……来华较早并影响较大的是意大利人利玛窦(1552年—1610年)。德意志人汤若望(1591年—1666年)、比利时人南怀仁(1623年—1688年)等,也较著名。……耶稣会士在传教的同时,除了向中国朝廷和士大夫进献一些新奇工艺品外,也介绍了某些科学知识。利玛窦带来的《万国坤舆图》,第一次向中国人展示了世界五大洲的面目。

——《世界史·近代史》(上卷)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中国兴起的什么潮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股潮流兴起的国际背景。
材料二 200多年前,欧洲兴起中国文化热,那时在宗教的欧洲,人的心灵是神的奴隶,然而,中国儒家文化中的无神论和理性主义,让欧洲人看到了一个不信仰上帝的国度,人民有着积极向上和快乐的心灵。这促进了理性主义哲学的思考。儒家文化中君为轻,民为重,民心决定政权的思想,成为民主思想的源头。当时的欧洲,国家主要由皇权和贵族统治,平民没有受教育的权利,更没有参与政治的权利,欧洲人对中国通过公开考试在平民中选拔官员的科举制度,极为推崇。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国文化中可供欧洲人借鉴的元素。并进一步分析200年前欧洲中国文化热的意义。
材料三 近代以来中国在与西方文明的交汇过程中又现出了“西学东渐”的趋势。

(3)结合材料三的图片,指出西方文明对中国产生影响的表现和呈现出的特征。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文明的认识。
2018-02-15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8届高三二轮复习近现代史之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反馈试题
9 . 观察下列图片:

请回答:
(1)通过对图中人物的了解,他们所处的时代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简述图一中人物在这一事件中的地位及图二至图四中人物的主要思想观点。
(3)图一至图三与图四中人物的思想有何不同?所产生的历史作用有何不同?
2017-11-24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案导学设计高中历史(必修三,岳麓版新)配套课时作业:第14课 理性之光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10 . 以下是某学生所做的知识线索图(箭头表示因果关系),中间空项应该是
A.价格革命
B.《拿破仑法典》
C.启蒙运动
D.《人权宣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