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契约生活这一领域,官方主流文化习惯以“义利”关系来衡量人们实际契约生活中的具体交易行为。这种“重义轻利”观念的宣扬使得古代中国契约生活的道德性更为突出,在官方主流文化看来,契约的互惠性应该让位于契约的互助性,他们视契约为老百姓之间相互救助的重要手段。在儒家传统文化和道德的双重“绑架”下,中国古代的契约制度缺少天然的商业属性,其被赋予了更多“救助”的责任。这就使得,如果“义字当头”,“利”就可以让位,甚至可以被忽略。而这种“义”需要到怎样的程度呢?似乎只要有道理就可以了。而助人为乐、与人为善这些传统美德则顺理成章地成为最理想的“借口”,于是白纸黑字契约在“良心”和“道德”面前变得一文不值,你若较真,别人还会倒打一耙。

——摘编自万珊珊《从中西方契约文化看当今社会契约精神缺失》

材料二   地理大发现、封建经济关系的崩溃、罗马教廷的衰落以及新教的出现、宗教信仰的多样化取代信仰的一致性、身份地位被建立在法律基础上的平等交往所取代,这一切变化导致非常重要的结果:一是个人主义的崛起,对个人的生命、安全、财产、自由等诸项权益的保护成为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趋势和必然要求;二是民族国家的兴起,以前那种概念模糊的“神授”王权、“天赋”帝国被具体的、强大的国家统治权力所代替。近代最早完整地提出社会契约理论的是荷兰思想家格劳休斯,往后的斯宾诺莎以及英国的霍布斯、洛克,法国的孟德斯鸠、卢梭等,这些人推开上帝、离经叛道,明确反对君权神授,用理性主义代替神秘主义和愚民政策。他们都相继提出了各有独立见解的社会契约理论。在这些思想家那里,有的利用社会契约理论来为君主专制制度辩护,但更多的则是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借用自然法和社会契约理论来论证主权在民、主权利民以及自由、平等的政治主张,来论证进步的民主思想。

——摘编自罗国亮《试析近代西方社会契约理论的由来及其特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契约关系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近代社会契约理论形成的背景及对西方社会产生的影响。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世纪的英国以宗教改革为目的的清教实力日益壮大,矛头直指黑暗腐败的国教并逐渐占据优势;17世纪60年代初成立了科学团体“皇家学会”,人们热表于进行天文医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研究和实验;在不足百年的时间里,英国从一个君权至上的严格的等级社会变成了一个充满活力的、多种实力并存的物质社会。在独特的政治传统、理性的宗教改革和清教运动、领先的科学成就及早发内资产阶级革命等众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英国成为法国乃至整个欧美启蒙运动的发源地。

——摘编自谌章明《英国启蒙运动的思想特征及其影响》

材料二   在康德那个时代,启蒙意味着一种觉醒,从自然王国中发现真理,用真理取代宗教迷信。在20世纪的中国,启蒙意味着一种背叛,要求砸碎几千年以来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封建纲常礼教的枷锁。此时,中国迟到的启蒙理想,在其西方故乡早已过时。中国和西方启蒙及自由主义的这一不幸时差,使中国的自由主义和启蒙运动与其西方导师的当代思潮大异其趣。

——摘编自骆徽等《中西启蒙运动比较初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7世纪英国社会变动对近代法国启蒙思想形成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初期中国的启蒙思想与近代法国启蒙思想内涵的相同之处,并说明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原因。
2021-09-20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华大新高考联盟2018届高三11月教学质量测评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从古希腊直到19世纪,西方理想人(性)的培养即人文精神的培养,有相当广泛的科学内容。其中的算术、几何、天文、音乐(和声学)是主要的核心科目。古希腊思想是在首先探寻自然知识的基础上,才有后来对“认识你自己”及其道德生活的诉求:中世纪中后期对自然的研究及其相关的智力活动的兴起,推动学术和思想的复兴,才有文艺复兴和人文主义运动的发展。科学研究及其教育的实质是人的心智训练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它对于人文精神的培养是基础性的。

——摘编自王荣江 《西方科学与人文精神发展的历史关系及其启示》

材料二 在德国启蒙运动和德国历史背景的影响下,德国的科学发展带有浓厚的民族主义色彩,德意志民族的知识分子忠诚于国家富强。在批判主义的倡导下,德国的科学文化又有着强烈的创新意识,康德哲学的理性批判是德国启蒙时期的思想解放的标志,创新意识是突破传统观念的局限,用怀疑、发问、挑战权威来提出不同的思想、理论和观点;在理性的自由引导下,德国的学术蓬勃发展,形成科学——技术——生产相结合的科学模式。

——摘自李思宇《德国启蒙运动及其对德国科学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学对人文精神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在启蒙运动的影响下德国科学发展的特点和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认识科学与思想关系?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资本主义是文艺复兴的土壤,并不是文艺复兴的唯一因素。在同样的经济条件下,历史的新时期在意大利表现为文艺复兴,在德国却表现为宗教改革。……有的国家如中国在晚明时也有了资本主义萌芽,社会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既没有文艺复兴,也没发生什么宗教改革。什么原因呢?国情不同,当时的中国统治者腐朽昏庸,他们非但不能去建设新的文化,甚至对已经破土而出的资本主义的萌芽还进行扼杀,实行闭关政策。

——摘编自张椿年《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历史背景》


依据材料,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中外历史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0-11-19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历史-全国名校2020年高三5月大联考考后强化卷(新课标Ⅰ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方自由主义的人权观是个人主义的。这一主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人权的享有主体只能是个人,不能是任何集体,否认国家、民族等集体拥有自决权、和平权、环境权、发展权等集体权利。第二,个人主义的另一个体现是,个人的权利高于集体诉求,个人权利构成了一套权威性的约束,国家等任何共同体都不可以假借公共利益之名侵犯个人权利。

——摘编自刘明《自由主义人权观的人性基础及其局限》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的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希腊人把农耕看作对自然法则的臣服,认为人通过劳动可与自然及神的力量接触而不朽。随着劳动分工和商业的发展以及奴隶的普遍化,贬低劳动的观念产生,对手工业和商业的贬斥尤为明显。进入中世纪,劳动被视为上帝对人的惩罚,神学家们视劳动为人类抵御欲望诱惑、实现自我拯救的途径之一。至近代,思想家们开始深入思考劳动之于人的积极意义。如狄德罗指出劳动是人生快乐的源泉,卢梭认为在对小孩子的教育中增加一门手工艺课十分必要等。亚当·斯密从社会经济领域的视角系统地阐释了劳动价值理论,认为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在马克思看来,劳动是人类存在的唯一方式,人类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发现自身的本质。——摘编自付长珍王成峰《从生产自身到发展自身

——西方劳动观念的变迁及其启示》

材料二   受儒家思想影响,古代中国社会轻视劳动,劳动者地位低下,但同时又重民本,倡勤劳。新文化运动中“劳工神圣”思潮促进了人们对劳动者的重视,唯物史观及劳动价值论的传播进一步推动了劳动者地位的提高。新中国成立后,通过集体主义教育和阶级划分,劳动光荣观念深入人心。改革开放初期,平均主的分配方式被破除,“勤劳致富”成为主流劳动价值观。

——摘编自田守雷《中国主流劳动价值观变迁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劳动观念变迁的阶段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近现代主流劳动价值观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时代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劳动创造价值”的认识。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世纪至18世纪,以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为代表的法国启蒙思想家,打出“人权”这一鲜明旗帜,反对一切外在权威。他们用政治自由对抗专制暴政,用信仰自由对抗宗教压迫,摧毁天主教权成和宗教偶像,用”天赋人权”的口号来反对“君权神授”的观点,用“人人在法律面前平等”来反对贵族的等级特权,进而建立新的致权。他们在宗教、哲学、政治学、文学、美学、教育等多个领域对现实的黑暗和不公进行猛烈批判,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摘编自张帅《近代法国启蒙运动主要代表思想家理论》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的思想启蒙运动。它与欧洲18世纪启蒙运动有着很深的渊源,二者都对各自所处社会的封建文化进行激进批判,这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对理性精神的崇尚和革命导向作用的价值在某种程度上讲是一致的。然而,“18世纪欧洲启蒙学者渴求从宗教的思想禁锢中解放出来,中国的知识分子则为着改造自己身上的奴性而斗争,这种奴性源于家庭权成而不是神权专制。”中国的启蒙更是在外侮不断、列强侵略的情况下反对封建礼教为打破愚昧无知对人们的侵蚀而进行的被动性启蒙

——摘自王志红《中西启蒙运动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启蒙运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法两国思想解放运动在内容上的相似之处。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法两国对待本国传统文化的不同态度并分析其原因。
2020-03-02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九师联盟2019届高三押题信息卷1文综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正是自由在大批个人心中,保留着他们天生的特质,鲜明的色彩,在他们心中培育自豪感,使热爱荣誉经常压倒一切爱好。我们行将看到的生机勃勃的精灵,骄傲勇敢的天才,都是自由培育的。他们对不平等的猛烈而无法遏制的仇恨。这种仇恨的产生和滋长的原因是存在不平等,很久以来,它就以一种持续而无法抵御的力量促使人们去彻底摧毁中世纪遗留的一切制度,扫清场地后,去建立一个人道所允许的人人彼此相像、地位平等的社会。

——摘编自【法】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19-12-19更新 | 102次组卷 | 3卷引用:天一大联考2019年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测试(三)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众所周知,德国是崇尚科学、理性和智慧的国度,在这个国家诞生了无数的科学巨匠和诺贝尔奖获得者,二战期间有这样一群特殊的德国人尤其值得我们关注。下表所列为二战期间德国科学家

——摘编自《战争背后的德国科学家》(光明日报2015-05-24)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楚。

2017-04-01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高考模拟调研(一)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文化往往是进进出出,一会儿进入儒家,一会儿进入佛家,一会儿进入道家。宋明理学可以代表历代文化的特点,基本上是多元并举,这是中国文化非常好的开放互融的态势。理学的根本精神可以用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不朽格言为代表,强调人的历史使命感。但是,由于理学成为古代社会的官方意识形态.维护了专制主义的等级秩序,以一整套规范压制和扼杀人的本性,给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民带来了灾难。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在笛卡尔眼里,世界的本质是理性的,自然的本质也是理性的,而理性的特质,可以通过数学的类比加以理解。人作为万物之灵,其本质也是理性。理性乃自然之光,是人人都具有的天赋能力。正因为如此,人与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人能够单纯凭借“我”而为知识提供确定性的最后根据,并在此基础上认识上帝,认识自然,把握自然的规律。个人理性的权威几乎达到至高无上的地步。理性是独立自主的,个人有权利自由地运用理性,而不依靠任何外在的权威,不服从任何外在命令,只服从理性本身。

——尚新建《启蒙与人性》


材料三   有学者认为,西方的启蒙是一种“内源”式、接续式的“早熟”的启蒙。在14至16世纪.西方人依靠自身的社会变革力量酝酿起早期启蒙,并层层推进演绎出18世纪启蒙。而近代中国的启蒙则是“外源”式、突变性的“晚熟”启蒙。借助于“西学东渐”的刺激与发酵,中国文化传统的逻辑发展进程才发生历史的大转折,最终在“民族复兴”的理论大框架中,标立起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观、价值观和伦理观,逐渐折射和凸显出“西方式”启蒙的反传统含义。

——孟广林《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时期的思想启蒙》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宋明理学开放互融的发展态势。并分析宋明理学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
(2)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比较理学和理性思想在对待人性的态度上有何不同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西方启蒙产生的主要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