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 道试题
1 . 下列表格中的信息可以反映出, B事件实际上是对A事件的
AB
批判对象天主教会神学观整个“黑暗中世”
涉及领域文学、艺术哲学、宗教、经济、科学等
批判形式借助宗教外衣理性思考与判断
思想武器人文主义理性主义
A.肯定与再现B.继承与发展C.实践与检验D.否定与纠正
2 . 请你根据表格提供的信息,完成“姓名”一栏的填写(  )
姓名国籍称谓名言
法国启蒙思想家教皇是“两只脚的禽兽”;教士是“文明的恶棍”

A.但丁B.达•芬奇C.伏尔泰D.达尔文
3 . 下列表格中的信息可以反映出,B事件实际上是对A事件的
A.肯定与再现B.继承与发展C.实践与检验D.否定与纠正
2021-05-29更新 | 19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临川一中暨临川一中实验学校2021届高三5月押题预测卷文综历史试题
4 . 在研究性学习中,某学生列出了下列表格,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它应该是对哪一历史概念的解释

A.人文主义
B.民主主义
C.理性主义
D.人权主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上表列举了17、18世纪部分中外思想家及其代表作品,表格反映了丰富的信息,请从中选择相关信息提炼出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评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6 . 法律是人类文明的集中体现。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战国时期的韩非子认为人天生是自私的、是趋利避害的,施仁政在过去可能有效,但现在必须用严格的法律和官僚机构的有力惩罚来进行统治。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以为,大多数人都不能完全消除兽欲,即使是最好的人也难免在执政时因情感而引起偏差。法律恰恰是免除一切情欲影响的理智的体现。

材料二:

时期人物主张
6世纪查士丁尼(东罗马帝国皇帝)各民族一体遵守的自然法是上帝神意制定的,因此是始终固定不变的。
13世纪阿奎那(意大利神学家)自然法和人法都受永恒法的支配,永恒法是上帝的意志。
17世纪早期格老修斯(荷兰思想家)自然法之母就是人性,社会交往的感情就产生于此,并非由于其他的缘故。
17世纪晚期洛克(英国思想家)自然法的内容是人们都有保护自身生命、健康、自由财产不受侵犯的权利,如受到侵犯,就有报复、反抗的权利。
18世纪卢梭(法国思想家)国家制定的法律起源于社会契约,它是人民公意的体现。实行这种法律也即实行人人平等。

材料三:清前期修订的《大清律》一直沿用到近代。该律法的特点是以官僚机构组织法和刑法为核心。其内容包括行刑、户律(田宅、婚姻等)、兵律(军政、邮驿等)、刑律(人命、盗贼、斗殴等)、工律(河防等)在施行中,由地方行政机构行使判决权。1905年起,沈家本等人修订、编纂了《大清民律草案》《大清商律草案》《民事诉讼律草案》和《刑事诉讼律草案》等。新刑律采用西方近代刑法典的体例,取消了适用刑罚上的等级制度。民国初年,伍廷芳提出“视一国之文明与否,需视其司法能独立与否,并其执法廉明与否。”他草拟的“宪纲大旨”包括保护基本人权等内容。在实践中,他坚决反对上海当局不通过法律程序随意捕捉人犯的行径,并推动中国第一次实行陪审团参与审判。他致力于普及现代法律观念,塑造司法新形象,并希望收回外国人在华的法律特权。

(1)根据材料一,比较两者观点的异同。

(2)阅读材料二的表格,分阶段概括西方人对于自然法的认识。结合所学,分析导致各个阶段产生这种认识的社会背景。

(3)结合所学,解读从清前期到民国初年中国法律的变化历程。(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2016-11-27更新 | 752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阜阳三中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第三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8世纪中叶前后,伏尔泰是警察戴梅里(负责监管图书贸易)的重点监控对象,下表是《戴梅里日志》提及伏尔泰作品的主要类别情况统计,据表可知(     
作品类别戏剧诗歌历史论战小册子哲理作品
1756年以前提及次数29423143
1758年以后提及次数170136816
注:1756—1758年的《戴梅里日志》资料缺失
A.思想冲突愈发公开激烈B.伏尔泰推动了文学革命
C.启蒙运动成为社会共识D.法国诗歌逐渐走向没落
2023-03-02更新 | 409次组卷 | 5卷引用:四川省甘孜州康定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下表是部分欧洲启蒙思想家著作中涉及中国文化的言论。由此可知,这些欧洲启蒙思想家
人物著作言论
伏尔泰《哲学辞典光荣》称赞中国是“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众和治理最良好的国家。”
伏尔夫《中国实用哲学》盛赞孔子的道德学说和自然道德完全符合,中国的学校制度是实行品德教育的模范。
魁奈《中国的专制制度》证明中国皇帝乃合法的专制君主,赞叹中国君主重视农业。
莱布尼茨《单子论》吸收了中国哲学特别是宋明理学的精华。

A.推崇中国道家学说B.主张全盘学习中国
C.借鉴中国古代文化D.主张实行君主专制
2021-07-03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仁寿第一中学校南校区2020-2021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下表是近代中国革命观念的嬗变表
派别革命团体道德标准对路易十六的评价理想政体
早期维新派皇帝仁义仁义之君君民共主制度、三代之制
立宪派皇帝、民众仁义、民权、平等、民族、独立仁义之君君民共主制度、三代之制
革命派民众平等、独立、自由、民权非仁义之君民主共和制

从表中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观念变化,可以看出
A.革命派的主张比较符合卢梭的政治学说B.其中立宪派比维新派更倾向于革命
C.均以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为指导思想D.因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程度而有所不同
2021-05-01更新 | 80次组卷 | 2卷引用:西藏拉萨市拉萨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第七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10 . 下表为不同学者对启蒙运动的评价。据此可知,关于启蒙运动的认识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1784年)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
霍克海默《启蒙辩证法》(1944年)启蒙运动把理性尊为人类唯一的善行,最终导致了法西斯主义的灾难
盖伊《启蒙运动》(1969年)把启蒙运动与当时热议“现代性”联系起来,认为启蒙运动对现代性的核心价值观及现代自由民主政治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格雷《启蒙运动之苏醒》(1995年)启蒙运动抹杀了文化差异,本质上属于西方文化帝国主义,导致了文化贫困

A.彰显了浪漫主义色彩B.否定论调逐渐成为共识
C.受到特定时代的影响D.具有历史虚无主义色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