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7 道试题
1 . “当生存障碍超过个人所能够承受的地步,人类就被迫改变生活方式,解决办法就是形成一个约定,使每个人都把自身的能力置于主权者的指导下,建立一个共同体,称之为‘国家或政治体’”。提出上述主张的思想家应是
A.苏格拉底B.孟德斯鸠C.康德D.卢梭
2 . 18世纪法国兴起一场“中国热”,其内部产生了以伏尔泰为代表的赞美派和以孟德斯鸠为代表的批判派。孟德斯鸠指责当时的中国政府“专制”“残暴”。但伏尔泰反驳到:“人类肯定想象不出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一切都由一级从属一级的衙门裁决,官员必须经过好几次严格的考试才被录用.在这种行政制度下,皇帝要实行专断是不可能的。”伏尔泰意在
A.抨击封建专制王权和等级制度B.为构建政治蓝图提供现实依据
C.传播理性主义和自由平等思想D.倡导信仰自由和宗教宽容精神
2020-06-04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云南省红河州高三第三次复习统一检测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3 . 1755年11月1日,号称“虔诚之都”的里斯本发生了大地震。在科学家对地震起因展开思考与探索时,启蒙哲人则利用这一事件倡导人们反对宗教和迷信。教会关于“上帝惩罚”的解释受到普遍质疑。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自然灾害频发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诞生
B.天主教会的权威开始受到全方位的冲击
C.启蒙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具有偶发性特点
D.突发事件加速了科学和理性思想的传播
2020-06-01更新 | 342次组卷 | 8卷引用:云南省玉溪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在近代西方世界,“16世纪被称为是文艺创新的世纪,18世纪则是思想创新的世纪”。后者与前者相比最大的不同是
A.推动了西方的社会转型B.构建了资本主义政治方案
C.发展了人文主义精神D.批判了基督教会的专制
5 . 伏尔泰的《风俗论》被称为“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本世界史”。书中首先瞩目东方,肯定“东方给了西方一切”。学者认为,这是“第一次欧洲的标准由非基督文明的业绩来度量”,“欧洲必须学会从外部来审视自身”。可见,《风俗论》的创作
A.改变了欧洲原有的世界观B.反映了基督教文明的衰落
C.加快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D.体现了理性主义的历史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3世纪末到17世纪,被称为西欧的”原初现代化”时期。现代意识的兴起是其中一个表规,其历程包括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他们并非环环紧扣,但精神实质却机通相融。这四场运动的共同作用是
A.建立人在信仰事务上的自主性B.培养新的思维方式和科学精神
C.激发人运用理性的勇气和决心D.推进人类自主自觉自信的形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德国哲学家康德评价卢梭:“首先发现了人性中感性冲动和理性冲动的矛盾,并且自觉地去探讨解决了这一矛盾的途径,提出了“回到自然”的人性构想和建立“社会契约”的政治理想。”这一评价
A.肯定卢梭的人文主义精神B.违背启蒙运动的思想主张
C.促进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D.推动欧洲科技革命的发展
8 . 法国大革命前十年,谈论卢梭和阅读其著作的人数已经远远超过了阅读伏尔泰等启蒙蒙运动主流派别著作的人数。法国大革命期间,革命的激进派华卢梭为祖师,罗伯斯庇尔等把《社会契约论》当作《圣经》天天诵读。下列属于卢梭思想的是
A.三权分立B.主权在民C.开明专制D.君主立宪
2020-04-21更新 | 229次组卷 | 19卷引用:云南省丽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沙龙生活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贵妇常把她们的客厅变成社交场所,谈论的话题多集中在文学和时尚方面;18世纪中期以后,沙龙发展到了顶峰,逐渐演变成为政治批评的中心。这说明沙龙
A.是文艺复兴运动发源地B.以追求文学时尚为目标
C.促进了启蒙运动的兴起D.推动了社会思潮的进步
10 . 古希腊“经济”是“管理家庭经济”之学。1615年,蒙克莱田使用“政治经济学"之名,把“经济”一词的含义从家计扩展到国家层面。“经济”含义的变化体现出
A.古希腊推动了近代经济的发展B.自由主义已成国家经济政策
C.政治已对经济产生决定性影响D.国家对经济的意义日益重要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